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源性肝损伤的临床出现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药源性肝损伤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各32例,对两组患者的病史及服用药物情况进行统计记录,对照组患者不进行用药干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用药干预和肝损伤治疗。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损伤情况,研究组患者2周后肝损伤情况较2周前有一定的加重,研究组经干预后肝功能情况有明显的好转,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患者的对比结果,研究组干预后肝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药源性肝损伤发病机制复杂,及时对患者进行用药干预和治疗是降低这种并发症发病率的有效手段,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不同范围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26例,对其进行不同范围的肝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不同肝切除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剩余结石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随访调查采用不同范围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中,左半肝切除的临床效果、剩余结石率均高于左外叶肝切除、右半肝切除和肝段切除,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中,左半肝切除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其他切除术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左半肝切除术其临床效果和剩余结石率优于右半肝切除术、左外叶切除术和肝段切除术,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脾柔肝汤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106例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西药保肝对症治疗(对照组53例),与中西医联合治疗(观察组,53例)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了中西医联合治疗措施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84.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38%,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时,可在西医保肝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增用健脾柔肝汤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抗纤维化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采用两种不同血流阻断方式实施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36例)和研究组(36例)。对照组操作过程中实施Pringle入肝血流阻断;研究组操作过程中实施改良区域性半肝阻断。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仅有1例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的5例;手术总有效率达到94.4%,高于对照组的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操作过程中实施改良区域性半肝阻断,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控制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使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加利多卡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加利多卡因组(治疗组)和培他啶加胞二磷胆碱组(对照组)各25例进行对比研究,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6%)、总有效率(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痊愈率(44%)、总有效率(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加利多卡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高,起效快,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及血脂水平,为酒精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鉴别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门诊确诊酒精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各9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及血脂水平。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组AST、ALT、ALP、AST/ALT,GGT、TBIL明显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脂肪肝组ChE明显低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脂肪肝组TG、CHOL水平明显低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T、AST/ALT>2、GGT的检测对提高酒精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