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治疗的作用效果。方法将60例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普通的心理护理)和心理干预护理(因人而异的采用心理护理),得出两组的数据差和满意度。结果根据MSSNS评分比较可知,总体评分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心理状态。KDQ量表中,躯体症状、疲倦、忧郁、与他人关系、挫折5项中存在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干预组患者的KDQ各维度的平均分均大于5分,处于高等水平。干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干预组的总体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体满意度(P<0.05)。结论对血透析患者实施特异性心理护理,可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护理效果。
简介:摘要康复医学的主要内容是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预防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致残性伤病和残疾的原因,开发及采用预防性康复技术措施。康复评定包括躯体、精神、社会、语言、心肺、心理治疗和康复工程治疗等,是康复治疗的基础。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是康复医学的终极目的。国家卫生部《“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的出台,旨在探索建立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对急性期患者、稳定期患者和恢复其患者分别进行任务界定,“鼓励三级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或康复医院以管理、服务、技术等为纽带,建立紧密或松散的合作关系”。本研究主要分析康复科自身康复能力的提升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对提升住院患者与护士沟通质量的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接受品管圈活动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与护士沟通质量量表,评估活动前后患者与护士之间的沟通质量。结果活动后患者、护士长及护士自我评分及总评分(75.45±2.56vs94.56±1.32;72.12±2.34vs93.42±1.47;73.46±2.17;94.38±1.65;76.34±2.34vs97.45±1.45)分均高于活动前,差异具有显著性性(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护患沟通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手术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而提出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手术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将调查表中对护理工作不满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不满意的因素依次是“您知道负责您手术的护士吗”“当您入手术室时,接待您的护士是否向您作自我介绍”“护士是否给您介绍麻醉医生及麻醉方式”“护士是否与其他医护人员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等,针对反馈意见提出改进措施。经过持续质量改进后,满意度由初81.4%上升到96.5%.(P<0.05)。结论通过对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针对影响满意度因素,了解手术患者的反馈意见,促使护士长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并采取有效地改进措施,提升手术室服务内涵,拉近了护患之间的沟通距离,使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满意度也随之明显上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院校合作对提升基层医院临床教学质量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医院临床教学质量提高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实习的常规护理专业三年级的一个班62人作为对照组,另外选择一个院校合作的护理专业三年级一个班58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观察组学生采用院校合作的模式进行临床教学,对比两组学生同一期中及期末成绩、教学成效问卷调查评分及学生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评分。结果①观察组学生专业课考试期中及期末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学生的护理学习成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校合作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学成效及学生的临床教学满意度评分,临床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高血压围手术期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观察等)。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救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时间为53.6±6.7分钟;对照组患者救治时间为80.4±1.3分钟;观察组患者救治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泌尿系统发生率、压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提高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患者救治效果,缩短救治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精益质量管理在提升首台手术准点开台率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8月-12月实施精益质量管理前5个月的抽查数据为对照组;2016年4月-2016年10月实施一系列精益质量管理方法(现场督查和反馈、灵活调配消毒灭菌设备、成立部门间专科微信群达到信息共享、重新设计手术器械交接单、完善特殊器械应急事件处理流程和预案、统一手术器械灭菌后配送时间等)后的7个月的抽查数据为实验组;比较分析首台手术准点开台率。结果本次研究组首台手术准点开台率56.25%(99/176),对照组首台手术准点开台率93.69%(1341/1429),目标组首台手术准点开台率90.20%,两组首台手术准点开台率间、两组与目标值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6.024,P=0.000;Z=160.883,P=0.000)。结论在首台手术准点开台率中实施精益质量管理方法,严格遵循PDCA循环理论(计划、执行、检查、处置程序),使得首台手术准点开台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有效提高了手术室工作运转。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R)及数字X线摄影系统(DR)的影像学特点,并比较两种X线摄影系统的性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的1261张CR和DR影像结果,根据统一标准将其分类并对此进行质量评估,进而分析两种X线摄影系统的影像特点及对比其性能。结果DR的优质影片数高于CR,且废片数低于CR,比较上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性能比较上,CR具有影像宽容度大、后处理功能多、实现了传统X线摄影的数字化、可与传统X线设备匹配以减少投资及操作简便等优点;而DR的优点是操作时间短、成像环节少,且清晰度高于CR。CR系统适用于X线平片摄影,更适用于复杂部位和体位的X线摄影;DR系统适用于透视与点片摄影及各种造影检查。结论CR和DR在相同的影像特点基础上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且相互不能取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并行发展。两种系统适用于不同组织和器官的摄影,因此在选择X线摄影系统摄影时,需根据检查部位及临床需要选择最适宜的摄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