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与CT影像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1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CT扫描,根据腰痛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分析研究不同程度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结果本次114例患者中31例患者为轻度,56例患者为中度,27例患者为重度。CT影像学检查结果表明,患者的髓核密度、髓核情况、水平面髓核突出程度、硬膜囊方式以及神经受压程度等情况均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不同程度之间患者CT影像特征差异(P<0.05);随着患者腰椎间盘突出越严重,患者的硬膜囊后越大,矢状径越小。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根据患者的CT影像特征判断患者疾病发展情况,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肠道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胃肠道癌症患者65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57例,均接受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者间关系。结果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及总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SAS与SDS较对照组高(P<0.05);生活质量总分及各项评分与SAS、SDS评分分别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胃肠道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越差,则焦虑抑郁情绪较为严重,故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以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60例,对比采用西药四联疗法(对照组30例)与清幽汤结合西药四联疗法(观察组30例)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例数为24(80%);观察组为29(96.67%),对比两组患者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其临床疗效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时,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能够显著增强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可在临床上予以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血流速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从2016年8月到2017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60例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归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健康检查的60例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群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两组分别给予TCD检查,对两组患者TCD下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为(76.99±5.92)cm/s、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为(71.03±5.48)cm/s,对照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为(89.12±6.04)cm/s、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为(81.06±5.73)cm/s,两组在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与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指标的比较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此外观察组血流速度异常的血管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人认知功能患者在TCD检查下,大脑前动脉、中动脉血流速度要显著低于正常人群,此外老年认知功能患者血流速速异常的血管数量也显著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表明老年认知功能与脑组织慢性缺血存在一定关联。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脑卒中病患家属照顾者的抑郁、焦虑水平与照顾者负荷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病患的家属照顾者98名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所有照顾者的抑郁、焦虑情况进行评估;同时采用照顾者压力指标(CIS)对照顾者的负荷进行评估,从而对照顾者的抑郁及焦虑水平与照顾者负荷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经分析显示,照顾者的抑郁及焦虑水平与照顾者负荷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本次研究显示,脑卒中病患家属照顾者普遍存在着抑郁、焦虑的不良情绪,并且抑郁、焦虑水平越高,照顾者的负荷也就越重,长久以往可影响照顾者的心理健康,因此可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幽门螺杆菌中的CagA抗体和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100例,将其根据疾病的不同分为慢性胃炎组(CG)、十二指肠溃疡(DU)、胃溃疡(GU)、胃癌(DC)、无症状患者(AC),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对两组患者血清中的HP抗体进行检测,并且借助ELISA法对各组CagA-IgG进行测定。结果慢性胃炎组(CG)、十二指肠溃疡组(DU)、胃溃疡组(GU)、胃癌组(DC)、无症状组(AC)中患者的血清HP抗体的检出结果显示,DU组和GU组患者的HP和CagA+HP感染率显著的比AC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G组、GC组和AC组进行比较,HP感染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十二指肠疾病中CagA-IgG的表达能够对其致病原因以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但是不可以作为区分CagA+HP感染的单一指标。
简介:摘要通过彩超检查研究颈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形态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之间于我院治疗的脑卒中20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于我院行体检、常规超声及心电图检查且结果均正常的健康者20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行彩超检查,观察并评价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形态。结果观察组中颈动脉狭窄程度≥50%者所占比例为73.0%,高于对照组(3.5%),颈动脉板块形态不规则者所占比例为86.0%,高于对照组(10.5%),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健康者相比,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较为狭窄,且多存在不规则斑块,通过彩超可清晰观察到,有助于做出临床诊断和实施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高血压病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2016年在本院住院高血压病人368例为观察组,选择2014年门诊诊断高血压病人188例,2014年门诊健康体检血压正常病人624例为对照组一和对照组二,分别采用线性相关系数r比较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之间的对应关系,采用t检验比较二者之间相关性。结果中性淋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观察组一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没有相关性,其余各组相关性不大,t检验除观察组出院时中性淋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舒张压相关性不大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治疗后高血压病正常舒张压之间正相关性不大,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不排除慢性炎症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3水平与新诊断1型糖尿病(T1DM)的关系。方法纳入新诊断的28例T1DM患者、25例健康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并比较两组25-(OH)D3水平。测定T1DM患者FBG和HbA1C水平,分析其与25-(OH)D3的关系。结果新诊断T1DM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T1DM患者25-(OH)D3水平与FBG(r=-0.287,P<0.05)、HbA1C(r=-0.315,P<0.05)呈负相关。结论新诊断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清25-(OH)D3水平低下,且与FBG、HbA1C水平呈负相关,血清25-(OH)D3低水平可能与1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胃黏膜的异位和患者的咽部异物感,反酸,烧心等的症状是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方法对本院2013年5月—2017年4月在消化内镜中心接受肠胃治疗的相关患者进行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等的形式,分析食管胃黏膜异位与患者的咽部异物感,反酸,烧心等的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我们对2000例胃部疾病患者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问卷及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密切随访得知,其中,有213例患有食管胃黏膜异位(HGM),其中HGM组和非HGM组的相关患者在咽部异物感,反酸,烧心等的方面的发生概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咽部的异物感和非咽部异物感在是否是HGM患者等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通过回归分析发现食管胃粘膜的异位并非导致咽部异物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食管胃黏膜的异位与咽部异物感,反酸,烧心等的症状没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