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大一女生孙某因与寝室同学发生矛盾,偷窃寝室同学财物报复,后被发现,与同学关系恶化,自己也很自责。此事件发生后,孙某不知所措,羞愧,担心学校处分、父母伤心而极度焦虑,无法正常进行学习生活,情绪非常低落,心理测试结果显示孙某存在中度焦虑,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应激障碍。咨询师根据王的情况主要采用了求助者中心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经过4次咨询,孙某改变了错误的认知观念,能够较为坦然地接受事实,并开始采取积极的方式来应对这一事件,和寝室同学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
简介: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伴随着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出现了差异化和个性化,面对同样的逆境,有些人屈服于压力而有些人却变得更加坚强,这也是近几年心理学界关注的对心理弹性的研究。在逆境面前,具备较高心理弹性的个体可以勇于面对并挑战逆境,最终战胜逆境;而低心理弹性水平的个体则无法应对逆境,从而导致出现各种不适应或产生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影响到学习和生活。本研究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特点,从而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教育建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抑郁、焦虑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哈市某高校在读大学生8000名,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抑郁、焦虑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8000名在校大学生中抑郁发生率为27.3%,焦虑发生率为11.5%;农村户口抑郁、焦虑发生率为43.3%,高于城镇户口31.0%(P<0.05);大三大四学生发生率为53.0%;高于大一大二28.0%与硕博士15.0%(P<0.05);单亲家庭发生率为65.9%,高于完整家庭37.3%(P<0.05);父母亲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发生率为44.7%,高于高中文化水平20.4%与大专及以上14.6%(P<0.05)。结论单亲家庭、农村户口、毕业学生及父母亲文化水平不高是大学生抑郁、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校大学生心理状况、压力源和心理倾诉的习惯求助者,为实施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用自编的《在校大学生心理状况和压力源调查问卷》对1280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655,女生625。结果75.4%的男生对自己的精神状态感到满意,此项高于女生;54.5%的男生和71.0%的女生心理压力源自于对前途的担忧;63.8%的男生和81.4%的女生有心理压力或思想困惑时找同学朋友倾诉,仅有11.1%的男生和6.2%的女生选择心理医生作为倾诉对象。结论本组资料中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较好,但仍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减轻心理负荷,其中在校女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需要特别关注。
简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这些手机客户端如QQ、微信、微博、支付宝、淘宝、当当、滴滴。因此,手机极大地便利了我们生活。但是人们也越来越依赖手机,并衍生出许多社会问题。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2所本科院校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大一至大四的317名在校大学生,考察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以及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为大学生手机依赖在年级、生源地、专业类别这些人口学变量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神经质(N)与手机依赖及“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各维度呈正相关,神经质人格特质的被试手机依赖程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