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管理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80片组织标本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为参照组组织标本使用传统方法制作病理组织切片,为研究组组织标本在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管理下制作病理组织切片。然后,比较两组病理组织切片的有效制片率。结果:与参照组病理组织切片相比,研究组病理组织切片的有效制片率更高( P< 0.05)。结论:在制作病理组织切片的过程中对此项工作实施免疫组化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管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提高病理组织切片的有效制片率,为临床病理检验的准确度达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健康教育工作在结核、艾滋病以及乙肝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在本院中选取50例患有结核、艾滋病或乙肝传染病的患者,通过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同时,分别给予不同的控制方式,分别为传统控制和增加健康教育的控制措施。收集两组疾病知晓率和依从性进行分析与对比,明确其是否具有差异,以此判断该措施实施效果。结果 发现在采取不同控制方式的情况下,两组疾病知晓情况及依从性具有较大的差异(P<0.05)。结论 健康教育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其能够对结核、艾滋病以及乙肝传染病患者认知方面产生积极影响,避免疾病发生传播。因此医院应对该项措施给予重视,并进行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病案管理工作中精细化质量控制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6月在医院病案管理中未实施精细化质量控制模式的800份病例资料和同年7月~12月实施过精细化质量控制模式的800份病例资料作为研究资料。将实施前的病例资料作为对照组,实施后的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病案的合格率情况以及精细化质量控制模式实施前后管理人员职能考核的合格率。结果:精细化质量控制模式实施后,病案合格率和管理人员的职能考核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医院病案管理工作中,实施精细化质量控制模式,能有效提高病案管理的水平和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病案管理工作中精细化质量控制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6月在医院病案管理中未实施精细化质量控制模式的800份病例资料和同年7月~12月实施过精细化质量控制模式的800份病例资料作为研究资料。将实施前的病例资料作为对照组,实施后的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病案的合格率情况以及精细化质量控制模式实施前后管理人员职能考核的合格率。结果:精细化质量控制模式实施后,病案合格率和管理人员的职能考核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医院病案管理工作中,实施精细化质量控制模式,能有效提高病案管理的水平和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健康教育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 2017年 9月 -2018年 9月入院就诊的 16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照就诊奇偶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血糖控制依从性以及血糖控制效果。 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对治疗的依从性以及血糖控制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显著,经计算呈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期间加强健康教育护理对于提升患者血糖控制依从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疼痛护理在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控制及改善睡眠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以2019年1月至2020年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员参与分层质量控制管理对内科病区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自我评价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2019年6月我院内科41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管理;将2019年7月-2019年12月我院内科同一批41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组,接受全员参与分层质量控制管理。统计两组护理人员的心理赋能、自我评价、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护理人员的自主性、工作意义、自我效能感、影响力等心理赋能评分及核心自我评价,均明显比观察组护理人员更低,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基础护理、护理文书书写、健康宣教、风险评估、病区管理、沟通能力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比观察组护理人员更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仅78.33%,而观察组患者高达92.67%(P<0.05)。结论:全员参与分层质量控制管理应用于内科病区,能在显著提高护理人员自我评价、护理工作质量与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获得患者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实施对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接受治疗的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此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均10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院内感染发生率对比,为观察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血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血生化检验前质量控制的措施。方法 从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血生化检验的受检者中选取检验结果异常与临床不符者60例,对这些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血标本,分析并排除可能的影响因素后重新采样复检,初检复检共120份检验标本,统计分析两次检验结果的差异,分析血液标本采集和处理中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结果 对初检和复检共120份血液标本进行生化检验,分析血标本采集和处理中存在的影响因素,标本溶血导致结果异常的占40.0%,显著高于餐后抽血、抽血量少、标本放置时间过长、输液同侧抽血及其他因素(P<0.05)。重新采样复检后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检验结果与溶血标本的初检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标本不同放置时间的空腹血糖值(FPG)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UREA)、甘油三脂(TG)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血、标本放置时间过长、餐后抽血及输液后同侧抽血等因素均会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应严格质量控制血标本采集和处理的各个环节,并对检验结果异常的标本进行复检,以提高血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采用院内外一体化急救方式,对急诊骨科下肢创伤损伤控制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 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于 2017 年 1 月到 12 月,共收治骨科下肢创伤急诊患者 80 例,随后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于对照组急诊创伤骨科患者来说,采用常规急救方式。对于试验组来说,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联合院内外一体化急救模式。 结果: 通过对比,试验组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相关评分优于对照组,休克人数较少( P < 0.05 )。 结论: 在现阶段采用院内外一体化急救方式能够减少休克人数,对于急诊创伤骨科手术患者具有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