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对近视儿童眼调节参数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科室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阶段收入的近视儿童84例共计168患眼,根据疗法分组,分为观察组(42例共计84患眼)和对照组(42例共计84患眼)。观察组儿童佩戴角膜塑形镜,对照组儿童佩戴框架眼镜。结果:两组患儿佩戴前的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和调节灵敏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佩戴1个月、3个月后,两组患儿的调节幅度均较佩戴前有所提升,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6个月、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调节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调节滞后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6个月、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调节灵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其中包括扩散加权成像(DWI)、T2加权成像(T2WI)、动态对比增强(DCE-MRI)。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DWI与DCE-MRI检查,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接受DCE-MRI 检查,B组进行DWI-T2WI检查,C组通过DCE-MRI联合DWI-T2WI检查,对比三组阳性预测值、特异度、灵敏度。结果:B组与C组的阳性预测值以及特异度优于A组。结论:通过DWI与T2WI结合检查,可以提高乳腺良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度,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患者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贫血患者中,分别择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入院的缺铁性贫血患者60例和地中海贫血患者60例,分别命名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且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血液检验的健康者60名作为参照组。采取三组研究对象的血液进行红细胞参数检测和比较,并分析其差异。结果:参照组的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相较于观察1组、观察2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2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相较于参照组和观察1组偏高,观察2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量、平均红细胞体积相较于观察1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贫血疾病诊断中,以血液检验为主要途径,根据红细胞参数的差异来对患者的贫血状况和类型进行确定,准确率高,且有助于后续治疗的开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获得单个健康的活产婴儿是辅助生殖治疗的最终目的,本研究利用Time-lapse技术,观察分析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治疗患者早期胚胎的相关动态学参数,研究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通过常规条件培养和Time-lapse培养后临床结局的比较,探讨Time-lapse培养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对行Time-lapse培养的胚胎,分析各早期动态学参数之间的联系,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Time-lapse培养组患者临床结局略优于常规组患者,早期动态学参数对妊娠结局无显著性影响,但妊娠组的早期动态学参数出现的时间略早于非妊娠组。
简介:[摘 要]目的:寻求一种可以检出丙肝RNA 检测假阴性的质控方法 。方法:对215例抗-HCV阳性患者同一时间检测的HCV-RNA和ALT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出HCV-RNA阴性患者ALT值的百分位数P95作为患者结果多参数核查法的控制限。结果:患者结果多参数核查法对121例抗-HCV阳性、HCV-RNA阴性患者的结果进行分析,检出室内质控未检出但可能存在误差的结果7例,其中2例是由于采血不当所致;2例是由于核酸提取失败所致;1例是透析患者抗-HCV假阳性; 2例ALT>41.6U/L的患者经过核对,是合并肝癌所致。结论: 患者结果多参数核查法作为室内质控的有益补充,用于HCV-RNA假阴性的检出是可行的。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肿瘤分级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64例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检查,包括常规磁共振成像序列以及先进的扩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和磁共振波谱成像。基于多参数成像结果,对肿瘤进行分级,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数据,分析多参数磁共振成像特征与肿瘤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脑肿瘤的内部结构、血供情况及代谢特征,对64例脑肿瘤的分级准确性达到90.6%(58/64)。进一步分析显示,肿瘤的扩散系数、相对脑血容量和胆碱/肌酸比值等参数与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其中低扩散系数、高相对脑血容量和高胆碱/肌酸比值提示预后不良。结论: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为脑肿瘤的分级与预后评估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精准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转出过渡护理对重度COPD患者转至呼吸科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18例在重症监护室转至重度COPD的患者进行分析,将这118例患者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患者63例,对照组有患者56例,患者在转科前都接受了健康宣教工作。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重症监护室重返率以及住院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采用ICU转出过渡护理中,重度COPD患者的病情改善更加的明显,而且其住院满意度更高,重症监护室重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重症监护室转出过渡护理可以完善护理的衔接工作,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很大的改善,有效的降低重症监护室的重返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住院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血常规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收治的 120贫血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病因将其分为缺铁组、地中海组及再障组,每组各有 40例患者。选择 2019年 7月 -2019年 12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 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进行血液检验,分析并比较各组红细胞计数( RB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血红蛋白含量( Hb)等指标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缺铁组、地中海组以及再障组患者的 RBC以及 Hb水平均明显降低( P< 0.05);与对照组比较,缺铁组患者的 MCV以及 MCH水平均明显降低, RDW明显升高( P< 0.05);地中海组患者 MCV以及 MC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但是两组 RDW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再障组患者 MCV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但是两组 MCH以及 RDW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检测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可以对不同类型的贫血进行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妇科患者贫血鉴别诊断中应用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01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妇科贫血患者50例并视为研究组,再选择临床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名视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临床血液检验,并对血液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RBC(红细胞计数)、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V(平均红细胞体积)、Hb(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3.15±0.87)x109/L、(19.42±2.14)pg、(70.29±8.51)fl、(85.66±8.13)g/L,均明显较对照组健康人员低,而该组患者的RDW(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为(22.04±2.27)%,则较对照组健康人员的高,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近距离眼动参数与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关系。方法以116名近视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跟踪随访8~19个月,每3个月记录近距水平隐斜、AC/A、调节滞后、调节幅度等近距离眼动参数,检测双眼平均等效球镜值。根据首次与末次双眼平均等效球镜值,计算年近视进展量作为近视加深速度,分析各近距离眼动参数与年近视进展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C/A、调节滞后及调节幅度与年近视进展量均呈正相关(r=0.416,0.495,0.463,P值均<0.05);将AC/A作为控制因素再行分析,调节滞后与年近视加深量,结果仍有正相关(r=0.383,P<0.05)。结论近距离工作时高调节滞后可能是导致近视进展的原因之一。
简介:目的探讨西安地区健康人静脉血细胞参数参考值范围。方法用日本西森美康株式会社生产的Sysemxkx-21N型血细胞分析仪对各个组别健康人静脉血参数进行测定。结果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中值细胞百分比(MID%)男子组与女子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多数文献报道WBC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成这些差异是否与选取的人群或当地的气候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血小板(PLT)、淋巴细胞百分比(LYM%)、中性细胞计数(GRA%)男子组与女子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各参数值与文献报道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有必要在各个地区建立健康人静脉血各参数参考值范围。
简介:目的探讨影像学参数与近端交界性后凸(PJK)畸形的关系.方法在PubMed、CNKI和万方数据库以"riskfactor""proximaljunctionalkyphosis"和"危险因素""近端交界性后凸畸形"为关鍵词检索2015年5月之前的文献.提取的数据主要有融合到S1、术前T5-12胸椎后凸角〉40°、C7椎体偏移距离(SVA)≥5cm,并进行Meta分析,在固定效应模型下,用优势比(OR)衡量影像学参数.结果经筛选,共10篇文献入选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851例,术后551例发生PJK,发生率为29.8%.融合到S1、术前SVA≥5cm、术前T5-12胸椎后凸角〉40°与发生PJK的各研究间均无明显异质性(I2=0、19%、0,P值均〉0.10),均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融合到S1的患者术后更易发生PJK(OR=2.12,95%CI1.57-2.87;Z=4.87,P〈0.01);术前SVA≥5cm的患者术后更易发生PJK(OR=2.53,95%CI1.24-5.18;Z=2.55,P=0.01);术前T5-12胸椎后凸角〉40°的患者术后更易发生PJK(OR=2.86,95%CI1.73-4.13;Z=4.44,P〈0.01).结论PJK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有的数据提示融合到S1、术前T5-12胸椎后凸角〉40°和术前SVA≥5cm是PJK发生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