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重建技术对气管主支气管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气管主支气管肿瘤24例的多层螺旋CT检查,全部源像在AW后处理工作站上进行包括多平面重建(MPR)、肺透明化重建(VR)及仿真内窥镜(CTVE)重建,分别得到MPR,VR,CTVE图像。结果本组24例原发气管支气管肿瘤中恶性肘,瘤20例,良性4例,病变位于气管13例,左主支气管4例,右主支气管5例,隆突上方2例;宽基底16例,窄基底8例:不规则生长14例,环状生长2例,偏心8例;12例外侵与邻近结构粘连,4例轻度向外生长,但未累及周同结构,8例在管壁上并向腔内突出;1例脂肪瘤为低密度影.不强化,良性肿瘤密度较均匀,中度强化,恶性肿瘤密度欠均匀,强化亦不均匀;气管肿瘤姑息治疗支架置入术后疗效观察9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重建技术可以对原发气管、主支气管肿瘤进行定位、定性诊断有利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可指导临床治疗及支架置入术后疗效观察,是一种准确且无创性诊断技术。
简介:摘要“脾不主时”,实质是指“脾旺四时”,强调脾胃化生气血,以及在维持脏腑功能及整个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肾藏精,主生殖,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肾互根互生。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活动离不开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的充养。本文旨在从脾不主时的理论渊源出发,探析健脾之法在不孕症治疗中的重要性。
简介:摘要:烟台市黄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聘请专家,发展了自己的特色疗法,如梁金玉老师的针刀疗法和骶管注射配合中药熏蒸疗法,这种中西医结合之路成为这所社区医院的破局之法,但同时破局同时也面临很多问题,以此为例,分析研究未来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道路重点应放到中西医结合加强自身特色项目建设、人才引进培养以及加强对基层医疗宣传方面。
简介: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行主支支架置入术+边支球囊扩张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1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采用主支置入支架,边支球囊扩张的手术策略,观察手术对分支血管的影响、临床疗效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手术后即刻成功率98.1%(108/110),主支置入支架120支,对边支球囊扩张80例,边支置入支架4支。2例(6支)患者支架不能通过,主支未放入支架,手术使边支血管受压发生率为13.3%(20/150)。100例术后获随访,术后6个月随访无症状者95.0%(95/100),发生稳定型心绞痛2例(2%),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冠心病分叉病变采用仅主支置入支架+边支球囊扩张的手术策略,对边支血管影响小,短期观察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结合早期主被动训练器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2019年4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6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脑梗死患者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实验组(33例)脑梗死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早期主被动训练器,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没有太大的差异(P>0.05),对比两组治疗后数据,实验组NIHSS评分(9.64±2.31)分相比对照组的(13.34±2.85)分要更低(P0.05),对比治疗后数据,实验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43.87±4.38)分、下肢功能评分(33.54±1.23)分相比对照组的要更高,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子宫切除+骶主韧带断端圆韧带断端悬吊治疗POP-QⅡ-Ⅲ度子宫脱垂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骶主韧带断端圆韧带断端悬吊治疗子宫脱垂患者150例,平均年龄59.1岁,均为经产妇。150例患者中Ⅱ度80例,Ⅲ度70例,合并阴道前壁脱垂120例(I度36例、Ⅱ度76例、Ⅲ度8例),合并阴道后壁脱垂54例(I度30例,Ⅱ度24例),张力性尿失禁9例。术中同时行阴道前壁修补术84例,后壁修补术24例,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9例。结果150例均由同一主刀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91.1min,平均失血量45.7ml,术后随诊6-12月,阴道顶端均在坐骨棘水平上下1cm之内,临床治愈好转率100%,无近期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骶主韧带断端圆韧带断端悬吊术是治疗POP-QⅡ-Ⅲ度子宫脱垂简单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 要: 随着药品种类的不断增加和药学领域的不断拓展,传统的医院学习工作模式已不能满足健康事业对于药学工作的需要,因此,医院临床药学学科建设也在逐步转型和优化,以适应当代药学工作的需要。临床药学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显著提高临床用药的整体质量其重点就是以机体和药物的相互作用,加强对药物综合应用技术和合理用药方法的技术研究。临床药学实践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临床药物的治疗水平,最终实现用药质量和用药的科学合理性。目前临床实践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临床药学人才的需要,不能满足临床用药咨询和指导。因此,要想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就必须加强临床药学人才的培养。下文就简要展开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与论述。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病变主觉症状、血管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1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给予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的观察组和单独给予依帕司他治疗的对照组,比较神经病变主觉症状TSS评分、血管功能指标、神经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神经病变主觉症状麻木、刺痛、烧灼感、感觉异常、总分分别为(1.02±0.4)分、(1.08±0.45)分、(1.14±0.36)分、(1.32±0.44)分、(4.58±1.16)分,正中神经、腓浅神经运动潜伏期分别为(3.1±0.6)ms、(2.7±0.5)ms,明显低于对照组,运动传导速度为(51.3±8.9)m/s、(53.4±7.4)m/s、感觉传导速度(53.2±6.9)m/s、(51.8±7.7)m/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神经病变主觉症状,改善血管功能和神经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