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面积、不同深度足跟后软组织缺损的新的、简便、有效的修复方法。方法根据跟后缺损面积及病变性质,设计两种简便方法对其进行修复。设计带薄层肌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岛状皮瓣修复大面积足跟后深度软组织缺损,修复最大缺损面积12cm×9cm;另于小腿下段,设计腓骨肌腱鞘筋膜瓣与脂肪筋膜瓣联合转移覆盖中、小面积跟后软组织缺损,在其上移植全厚皮片或中厚断层皮片,修复最大缺损面积6cm×4cm。结果⑴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以来,在传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岛状皮瓣设计的基础上,切取携带薄层(0.5~1.5cm)厚度,且小于皮瓣表面积的肌肉瓣,临床应用5例,修复足跟后、底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皮瓣最大18cm×12cm,最小12cm×7cm。带薄层肌肉皮瓣血运丰富,所有皮瓣均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经2~24个月随访,足跟功能、外形恢复满意;⑵自2004年1月~2007年4月,应用腓骨肌腱鞘筋膜与脂肪筋膜联合瓣修复跟后软组织缺损7例,最大筋膜瓣6cm×13cm。术后转移筋膜瓣及移植皮片完全存活。随访3~13个月,供受区稳定愈合,功能、形态恢复满意。结论带薄层肌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岛状皮瓣,血运丰富,抗感染力强,皮瓣修复面积大,且能增加足底软组织骨垫厚度,增强耐磨性,是大面积足跟后、底部深度软组织缺损较为的理想选择方法。腓骨肌腱鞘筋膜瓣或与脂肪筋膜瓣联合转移加皮片移植法,就近取材,供区病损小,鞘筋膜瓣柔韧滑润,覆盖跟腱与组织层厚度相似,是跟后中﹑小面积缺损的可靠修复方法。两种新手术方法均操作简便,术时短,安全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瓷贴面美学修复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瓷贴面美学修复技术在前牙修复中的实际价值,于我院牙科中选取80例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同时采取随机数字法将80例患者分配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前者使用常规金属烤瓷牙修复,后者则使用瓷贴面修复,对比其不同方法的修复效果及满意度。结果:经实验分析来看,采用瓷贴面修复的观察组,修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其次,观察组中仅1例患者不满意,对照组7例不满意,满意度分别为97.5%、82.5%,观察组满意度也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前牙修复中应用瓷贴面美学修复技术可以显著提升修复效果。
简介:【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方法:根据本院牙科 90例口腔修复患者按照牙齿缺损和牙齿排列紊乱随机分成 2组, 2组人数均为 45人,按照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治疗观察,对照组采用单纯义齿修复,治疗组采用正畸矫正治疗,按照治疗疗效调查治疗的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 95.56%和 80%,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大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治疗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满意度,满意度分别为 96.56%和 77.78%。结论:对于口腔修复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说明正畸对于口腔修复有着显而易见的疗效,正畸可以改善牙齿外形的美观,同时具备疗效稳定。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牙科收治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正畸方法,实验组则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正畸成功率以及治疗后磨牙位移、上中切牙凸距差以及上中切牙倾角的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正畸成功率、治疗后磨牙位移、上中切牙凸距差以及上中切牙倾角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口腔正畸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简介:1999年3月~2000年8月,共观察创面53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6例;成人41例,小儿12例;创面存在时间3周以上者18例,3周以下者35例;修复面积12~250cm2,平均(98±76)cm2.术前3d开始准备创面,清除坏死组织、脓性分泌物,用双氧水、等渗盐水冲洗,内层覆盖抗生素纱布,再用高渗盐水湿敷包扎,每天更换1次.待感染控制创面清洁,肉芽水肿消失后进行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