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筛选2016年10月份-2018年4月份收治的患者114例按照入院时间前后分成两组,对照组为前期入院收治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研究组为后期收治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安全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价比较。结果常规组护理期间安全事件发生率19.31%,较比研究组5.26%的发生率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评价满意度达到94.74%,较比常规组84.21%的满意评价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家属护理满意度评价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普萘洛尔用于精神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一年间于我院精神科就诊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患者于我院就诊后,根据病史、病情严重程度及个体差异,在原用药基础上加用合适剂量的普萘洛尔治疗,治疗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9.6%,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萘洛尔在精神科使用率较高、使用时间长,疗效显著,但要注意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讨论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接收的40岁以后首次发病,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晚发性精神分裂症女性多于男性,多数文化程度偏低,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为多,幻觉妄想为特征,偏执型多见,偏执型44例,未定型24,紧张型8例。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多,单一用药为主,多数为奋乃静、舒必利,其次为氯丙嗪或氯氮平,近期疗效好,痊愈48例,显著进步17例,进步11例。结论晚发性精神分裂症,从临床症状,治疗预后均有一定规律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接收的100例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其中,对所有患者均实施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两组1d、3d、1个月后的生活质量(QOL评分)、焦虑情况(SAS评分)。结果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3天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均比术后1天显著降低,且观察组3天后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理护理实施一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和生活质量总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样本来源于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登记的数据库,共选取AD患者129例。采用神经精神科问卷(NPI)评定所有被试者精神症状。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和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评定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生活功能状况。依据MMSE评分将被试者分为轻度(MMSE≥20,46例)、中度(MMSE=11~19,59例)和重度(MMSE≤10,24例)3组。采用因子分析了解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特征,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差异。结果①对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因子分析,得到3个症状群,分别为精神病性症状、额叶释放症状和情感症状。②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相关因素NPI精神病性症状因子、额叶释放症状因子评分与ADAS-Cog记忆、语言、操作能力和注意力等因子分及ADL评分与呈正相关(r=0.28~0.47,P<0.05),NPI情感症状因子分与ADAS-Cog语言和操作能力因子分呈正相关(r=0.19,0.24;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以精神病性、额叶损害和情感症状为主要特征,随疾病进展而加重。认知和日常生活功能差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更严重。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精神科安全护理的重要性及护理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精神科安全护理的风险因素,并对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针对精神科安全护理的风险因素的具体表现,制定护理措施,强化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结论做好安全管理不仅能保护好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也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医疗纠纷发生1。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株洲市门诊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治铅中毒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对株洲地区儿科门诊的1000例1月至14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测定其静脉血铅水平和血清铁、钙、铜、镁、锌含量。结果(1)门诊儿童血铅水平平均为95.8±48.4μg/L,≥100.0μg/L者检出率达25.9%。(2)逐步回归分析血铅水平与全血钙、镁、锌、铜、铁含量呈负相关。(3)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年龄较大、常补充钙/铁/锌制剂、常食用乳类和乳制品、散居是儿童血铅含量≥100μg/L的保护因素。母亲文化程度低、父亲吸烟、男童、常在交通繁忙地带散步/玩耍、进食前几乎不洗手、常咬文具/玩具、常食爆米花、常吸吮手指/啃手指甲、常玩橡皮泥、常服中草药、经常饮用罐装饮料、住所距离主干道较近、居室有墙皮脱落、住所楼层较低、大年龄儿童是儿童血铅含量≥100μg/L的危险因素。结论株洲市门诊儿童血铅水平≥100.0μg/L检出率仍较高,当地政府和社会应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营养干预、普及健康教育、落实行为指导为切入点,减轻儿童铅暴露及其危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长走动式管理在门诊导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职的护理人员40人为研究对象,在门诊导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护士长走动式管理(实施前后各20位护理人员),对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施护士长走动式管理后的分诊护理质量评分、导诊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安全质量评分、护士行为规范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且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医生护理满意度评分、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后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门诊导诊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护士长走动式管理能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和医生、护士、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门诊随诊在泌尿造口患者中改善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进行尿流改道泌尿造口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随诊,观察组采用护理门诊随诊,对比两组患者的SAS和SDS、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生活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精神/宗教、独立性和环境的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两组的各项评分较护理前出现上升(P<0.05),且观察组的的生活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评分较对照组出现上升(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和SD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两组的SAS和SDS评分较护理前出现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门诊随诊干预后能有效的改善膀胱癌造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n=36例),对两组患儿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评分(19.11±1.21)分和焦虑自评量评分(17.38±1.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接受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评分(28.21±2.21)分和焦虑自评量评分(25.01±1.84)分(P<0.05。)结论对门诊患者使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进行护理工作之后,患者的疾病有了较大的改善,焦虑抑郁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患者,对促进护患关系和谐、降低护患纠纷有着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老年精神科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护理干预策略。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医院老年精神科收治的60例老年精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研究老年精神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临床护理干预的策略。结果本次研究的60例老年精神科患者中,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最多,有54例,占90.00%,临床表现较多,经临床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住院时间在50~185d,平均住院时间为(125.9±12.5)d,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临床预后结果良好。结论老年精神科患者的临床特点明显,临床护理中加强干预有效改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