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加压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0例乳腺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加压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患侧上肢水肿发生情况和发生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周上肢水肿共发生3例,发生率为7.5%;对照组患者术后12周上肢水肿共发生11例,发生率为27.5%;观察组患者术后12周上肢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侧上肢轻度水肿2例,中度水肿1例,无一例重度水肿。对照组患侧上肢轻度水肿3例,中度水肿7例,重度水肿患者1例。观察组中度和重度水肿所占比例为2.5%;对照组中度和重度水肿所占比例为20.0%。观察组中度和重度水肿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压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情况,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防己黄芪汤加减疗法在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病患80例,利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分成甲组和乙组(n=40)。甲组采用防己黄芪汤加减疗法,乙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分析两组病情的缓解情况,并对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作出比较。结果甲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比乙组的77.5%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比乙组的17.5%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利用防己黄芪汤加减疗法对乳腺癌术后患肢水肿病患进行施治,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显著,建议采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做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76例,给予病情观察和全程护理。包括术前、术中、术后的严密护理和观察。记录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DSA成功率100%,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6例,发生率为7.9%。其中2例为穿刺部位出血、皮下血肿;1例为支架塌陷;2例为脑血管痉挛;1例为脑出血。经术后治疗与护理后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脑血管造影术是检查脑血管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全脑血管造影,脑血管疾病可得到有效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介入治疗,但作为有创性检查,脑血管造影术后可能会出现并发症,需要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精心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瘤患者术前术后护理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脑瘤的患者33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此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在临床中做好患者的术前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一般准备工作,并于术后实施有效的术后护理措施,密切的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针对性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以及护理干预,使患者治疗的显效率54.5%、有效率为24.2%以及无效率21.3%。结论对于脑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做好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甲状腺术后出血患者58例,将其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n=29),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心理、饮食、用药指导及术后出血等综合护理,观察并对比2组的出血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术后出血发生率27.59%,术后出血再次手术后出血发生率10.34%;观察组术后出血发生率13.79%,术后出血再次手术后出血发生率3.4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及术后出血再次手术后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术后出血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指导及术后出血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出血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梗阻导致肾积水患者手术治疗解除梗阻后患者的肾功能恢复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梗阻导致肾积水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组、中度组以及重度组。均给予三组患者激光破碎结石的治疗方法,对三组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治疗,对比三组患者在手术治疗病情的改善情况以及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及病情改善情况,得到以下结果,三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好转,同时三组患者的GFR的水平和肾实质厚度较手术前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增加,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之间变化的幅度关系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结论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解除患者体内的尿道梗阻,可以很大程度上治患者,有助于患者肾功能的恢复,通过本次实验也发现,越早期治疗,越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连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的护理效果,研究连续性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连续性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可知,采用连续性干预的护理方式的患者出现并发症概率较小,患者受到的痛苦也较少,所以可以采用连续性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结论对老年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连续性护理可以帮助老年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极大地缓解痛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所以连续性护理是一种高效的护理方式,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脏康复护理用于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期间就诊的80例心梗介入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80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实验组行心脏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临床治疗效果与抑郁评分。结果经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分析证实,实验组各项心功能指标、临床治疗效果与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心脏康复护理用于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使用心脏超声技术对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肌功能进行定量评估。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冠心病患者不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LI),观察组冠心病患者使用PLI,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两天、手术后30天以及手术后半年的三维超声心动图。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LVEDV和LVESV对比差异不大(P>0.05),但是经过30天以及半年的治疗后发现两组患者的LVEF、LVEDV和LVESV值具有较好的回转,且差异较大(P<0.05);在接受PCI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较低,且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心脏超声技术对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肌功能进行定量评估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后患者采用舒适护理的效果及对患者并发症预防和心理变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6年1月开始纳入病例,将符合临床诊断及本研究入组标准的患者纳入临床研究,病例纳入至2017年3月截止,期间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恶性肿瘤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别定义为常规组(n=41)和舒适组(n=41),常规组于患者临床介入治疗期间给予肿瘤科常规护理措施,舒适组患者临床介入治疗期间给予舒适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护理实施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评价并比较两组护理实施效果,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实施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实施前其SDS与SA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护理实施后,两组患者SDS与SA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舒适组患者SDS与SAS评分改善更优,组间差异比较(p均<0.05);常规组和舒适组护理效果满意率分别为58.53%和87.80%,组间差异比较(p<0.05);常规组与舒适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8.05%和34.15%,组间差异比较(p<0.05)。结论恶性肿瘤介入治疗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脏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本院在进行研究调查之前,选择了一共80例确诊为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要确保所有患者都是自愿参与调查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平均分组,每组患者为40人,其中包括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这80例患者的病例选取时间均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之间,其中对照组接受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并且给予一定的基础护理,观察组也进行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并且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心脏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以及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结论心脏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