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红外线内瘘治疗仪在血液透析治疗内瘘手臂疼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血液透析治疗内瘘手臂疼痛的56例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在透析时行远红外线内瘘治疗仪照射治疗,比较分析干预前后患者内瘘手臂疼痛感、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患者内瘘手臂疼痛感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10.031,P<0.05);干预后透析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较干预前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5,χ2=9.195,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内瘘手臂疼痛患者采用远红外线内瘘治疗仪照射治疗,不仅可以改善疼痛感,还可以使透析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服务满意度大大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开颅手术与锥颅穿刺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3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31例对照组开颅手术治疗,给予32例观察组锥颅穿刺术治疗,对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复发率及血肿清除成功率)及术后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血肿清除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GOS评分优良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开颅手术,锥颅穿刺术在脑出血患者中所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且血肿清除成功率高,术后预后较好,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和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2017年7月期间的25例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患者,通过病例的分析、临床调查研究和询问主治医师等方式对其临床表现和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5例患者均出现体位性头痛,部分伴有头晕、恶心、呕吐、颈部疼痛、听力下降和耳鸣等症状。15例患者由外院转入我院治疗,曾被误诊为脑膜脑炎3例、枕神经痛2例、硬膜下血肿2例、病毒性脑炎1例、小脑扁桃体下疝1例,误诊率为60%。入院后25例患者结合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以及头颅MRI检查显示,12例正常,5例出现“脑下沉”改变,4例出现硬膜下积液,2例硬膜下血肿,2例小脑扁桃体下疝,脑脊液压力低于60mmH20,确诊为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确诊后17例给予保守治疗症状逐渐好转,8例实行血帖治疗,症状改善,出院后随访情况良好。结论对于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应进行准确辨别,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及时行腰穿检查,防止与其他疾病的症状混淆而发生误诊。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钻颅穿刺引流术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本次68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接收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患者接受传统开颅手术,研究组(34例)接受微创钻颅穿刺引流术,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是75.53%,较对照组的94.12%更低,差异统计呈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社会职能、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以及身体疼痛等生活质量评分均要比对照组高出许多,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钻颅穿刺引流术治疗,除了可以缓解患者脑出血症状,同时可以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改善,使患者可以及早恢复健康,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神经损伤患儿的早期干预价值。方法本次的讨论对象为我院100例小儿神经脑损伤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均在2016年8月至2018年2,并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神经脑损伤患儿有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治疗,对照组小儿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实施护理两个月后,对比两组小儿患者的精细运动评估评分、粗大运动评估评分、GMFM评分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精细运动评估评分、粗大运动评估评分和GM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无不良事件的发生,两组数据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结论对神经脑损伤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改善患儿的脑功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近年来,医疗技术不断更新,而脑电图作为当前医疗中使用最频繁的医疗技术,在疾病的治疗中也同样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更是受到了研究者的持续关注。脑电图是人脑神经电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或头皮表面的总体反映。脑电图数据是经过客观实验记录所得到的反映脑电活动随时间变化的微小电压值、实验时间序列和实验事件信息等的数据,也就是脑电信号的数据。脑电图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有80多年的历史,医生常常以脑电图的变化来判断脑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目前,俄罗斯科学家运用头皮直接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症,美国科学家运用头皮直接电刺激观察了语言功能的改善,本文对脑电图在疾病应用进展作简要陈述。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单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县级医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70例脊柱骨折患者,经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通过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通过单纯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优良率、治疗前、后伤椎前高压缩比、Cobb角。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的数据对比为97.14%、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伤椎前高压缩比、Cobb角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伤椎前高压缩比、Cobb角实行比较,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脊柱骨折治疗中,经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并能促使患者脊柱及早获得恢复,值得在脊柱骨折中治疗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切内注消痔灵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15年2月~2017年2月,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混合痔104例,根据患者及其家属选择手术的意愿分组。对照组52例,选择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52例,选择外切内注消痔灵治疗。对比疗效以及近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24h内VAS疼痛水平、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5.0±2.1)d、(1.13±0.56)分、(10.42±3.65)d低于对照组(8.2±2.4)d、(1.85±0.51)分、(13.76±3.51)d,术后观察组肛管直径(2.94±0.17)mm高于对照组(2.74±0.3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水肿、经期并发症合计发生率,排便障碍发生率、远期并发症合计发生率分别为5.8%、7.7%、1.9%、7.7%低于对照组19.2%、28.8%、19.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切内注消痔灵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肯定,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可能与其损伤更轻,保留肛管结构与功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