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错胎畸形及正畸治疗对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QoL)的影响趋势和程度,分析可能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用口腔健康研究量表(OHIP-14中文版)测量不同类型错骀畸形人群治疗前后的口腔健康生活质量。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比较162例成人患者正畸治疗开始后1个月(T1)、3个月(T2)、6个月(T3)、12个月(T4)、治疗结束拆除矫正器(T5)、治疗结束后6个月(T6)的口腔健康生活质量变化,分析患者OH.QoL的变化趋势和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量表各领域中AngleⅠ类错殆组及AngleⅡ类错黯组在心理不适(领域3)得分最高,而AngleⅢ类错殆组在功能限制(领域1)得分最高,患者正畸治疗开始后1个月(T1)OHIP.14平均总得分最高(P〈0.05):同时TO与T1、T1与T2、T2与T3、T4与T5、T5与T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治疗后(T6)得分低于治疗前(TO)(P〈0.05),即患者治疗后总体OH-QoL比治疗前提高。各条目中,正畸治疗前(T0)“其他人面前觉得不自在”最常给错殆畸形患者带来负面影响,T1“出现过明显疼痛”、“吃什么东西都不舒服”、“在其他人面前觉得不自在”、“感到紧张不安”、“对自己的饮食不满意”给固定正畸患者带来负面影响最大,与正畸治疗前(T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健康状况对本研究患者OH-QoL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心理不适领域,而对于AngleⅢ类错殆畸形患者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功能障碍方面;错黯畸形的固定正畸矫治过程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治疗后能改善患者口腔健康,提高患者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简介:本文对24位青少年正畸患者治疗前、后和保持期间髁突在正中He位(CO)与正中关系位(CR)时的位置进行比较。模型通过面弓转移并依据正中关系He记录上He架,在髁突水平测量x、y和z平面上CO-CR差异。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确定样本的平均CO-CR差异及不同时期间CO-CR差异的大小和方向。结果表明,左右侧CO和CR之间三维平均距离从治疗前到保持期间呈增大趋势。所有可导致变异的因素都被考虑在内后,检查者自身变异构成总变异的20%至25%。记录正中关系时,与第二检查者的相关系数左右侧分别为0.61和0.75。检查者间变异与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CO-CR差异的变异相拟。因此,测量所得的差异可能是CO-CR关系变化的结果,也可能是检查者变异或是二者共同引起的。
简介: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s,AVM)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内含不成熟的动脉和静脉,动、静脉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直接交通,没有正常毛细血管,动脉血经异常血管团迅速流入增粗扭曲的静脉。该病以往又称为“蔓状血管瘤”,在早期可引起颜面外观改变,随着病变发展和“盗血”加剧,则出现经久不愈的溃疡、喷射状出血、颈静脉怒张和充血性心衰等严重并发症。外伤、青春期和妊娠期间激素水平的改变以及不恰当的治疗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病变迅速增大,仍是目前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顽疾之一。颅面部尽管约占全身体表面积的14%,但全身50%以上的动静脉畸形发生在该区。
简介:目的:探讨微种植钉在治疗双颌前突伴露龈笑患者上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例临床表现双颌前突伴露龈微笑的患者,在前牙区与后牙区植入微种植钉,并以其为支抗内收压低上切牙。治疗前后测量头颅定位侧位片与模型,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测量值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后上下切牙牙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SN:t=11.993,P=0.001;L1?MP:t=6.439,P=0.001),上下切牙治疗前后的垂直向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PP:t=2.591,P=0.018;L1/MP:t=4.339,P=0.002)。软组织测量值及牙龈暴露量呈明显改善(GSL:t=3.198,P=0.008)。结论在治疗双颌前突伴露龈微笑患者时,可选择在前牙区与后牙区植入微种植钉,有助于在内收前牙的同时改善露龈笑。
简介:目的:探讨控制口腔综合治疗台(DU)手接触部位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抽取门诊DU10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张。实验组采用消毒避污法,对照组采用擦拭消毒法控制交叉感染。每组牙椅控感前后各随机采样30次,比较两组控感前后细菌菌落数和操作时间、成本核算的差异。结果两种措施均能有效控制交叉感染,两组间控感前菌落数(t=-0.775,P=0.338)、控感后菌落数(t=0.383,P=0.845)、成本核算(t=-1.726,P=0.421)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操作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90,P=0.000)。结论消毒避污法和擦拭消毒法均能有效控制DU手接触部位交叉感染,消毒避污法能减少消毒剂气溶胶对空气的二次污染,擦拭消毒法更快捷省时。
简介:本文介绍一例年轻患者正畸后下前牙出现严重龈退缩的跨学科治疗病例。MillerⅢ度龈退缩患牙常伴有严重的牙根异位,这类牙的根面覆盖术的预期效果往往是不确定的。治疗方案应包括:①牙齿邻面去釉获得牙弓间隙;②受累牙在颌骨内移动;③膜龈手术根面覆盖。该患者固定矫治后7个月复查时,可见异位牙已得到矫正,根面暴露处的根方角化龈组织已开始形成,变成了Miller度龈退缩,这时可认为根面覆盖术的可预测性将得到改善。根面覆盖术中采用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技术。术后1年的临床检查见根面已完全覆盖,牙龈颜色与邻近的组织协调,唇侧龈厚度增加。正畸-牙周联合技术,用在严重的膜龈异常牙的治疗上,可以达到理想的牙周美学效果。
简介:目的观察Vector系统治疗轻中度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Gracey刮治器和Vector系统治疗技术,在治疗后15、45、90d时分别测量并记录牙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和出血指数(bleedingindex,BI)。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实验组PD在治疗后15d时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45d和90d时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BI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Veclor系统在牙周治疗中有确切的临床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氟保护漆Duraphat对前牙初期龋损白垩色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共纳入并分析120例患者146个前牙唇侧白垩斑病损,分为三组:A组(涂氟保护漆Duraphat+口腔健康教育组,n=52),B组(口腔健康教育组,n=47)和C组(对照组,n=47)。由同一位已经过培训的医生采用牙周探针对白垩斑的直径及龋活动性进行评估,同时对研究对象的口腔卫生采用改良菌斑指数进行评估。结果A组在接受2年的涂氟治疗后其白垩斑直径明显缩小,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1,P〈0.001),初期龋损白垩色斑块活动性龋的比例明显下降(χ^2=42.5,P〈0.001)。结论氟保护漆Duraphat能有效治疗光滑面的初期龋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