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贫困村治理是我国乡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理现代化视野下探讨贫困村治理模式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传统的贫困村治理模式在乡村治理“乡政村治”模式下,具有单向被动、单元主导和粗放漫灌等三大缺陷,从而使贫困村治理陷入困境。治理现代化内涵四大基本特征:治理主体具有多元性、治理过程的上下互动、政府角色和地位的转换和公众参与治理过程。治理现代化为贫困村的治理提供了机遇和挑战。精准扶贫作为新型的贫困治理模式,能有效的解决贫困村治理困境。且其内涵参与式、多元合作式和精准式三大治理理念,不仅顺应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趋势,也能实现贫困村的有效治理,从而为我国基层农村治理提供有效的治理模式。最后针对完善精准扶贫模式,实现贫困村的有效治理,本文提出了干部下乡、政府主导,多方协同、参与治理,转变职能、规范管理等三条建议。
简介:“大学章程”是高校具有宪法性的文件,有“大学宪章”之署。大学章程对大学治理至关重要,世界一流大学皆有自己的章程。1999年我国实施的《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设立大学须有大学章程。迄今为止,我国16O0余所公立高等学校中,仅有不到30所高校制定了章程,绝大多数高校都未制定章程。高校章程的缺失,使我国高等学校的治理与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存在极大差距,甚至使高等学校的发展出现偏差。为顺应现代大学治理模式法治化要求,教育部正积极推动制定大学章程。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章程建设;同年12月,北京大学等26所大学被列为“推动建立健全大学章程”的试点单位,以期通过大学章程的制定,推进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从已出台的部分大学章程文本看,我国大学章程的制定面临着种种不足与困惑,主要体现为章程内容严重雷同、重点不够明确、结构存在局限等。大学章程既是实践问题,也是理论问题,亟待学界展开探讨。本刊以“大学章程与现代大学治理”为主题,约请全国范围的代表性学者就高校章程制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进行专门讨论,包括大学内部治理与大学章程的关联、大学治理结构及转型、大学章程的性质、功能和特征,大学章程的制定主体、程序等。斫轮辨微,以飨读者。
简介:刑事犯罪案件立案率指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单位时间内的刑事犯罪案件立案数与同期人口数之比,属于强度相对指标。过去,它一直被看作是衡量社会治安状况好坏的“温度计”。但是,自中国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刑事犯罪案件立案率出现了急剧上升的态势,我们在打击犯罪,整治社会治安的斗争中,制定的目标也由原来争取社会治安状况取得根本性的好转,降至为刑事案件稳中有降,进而定为稳中有升。现在几乎可以说没有人还认为中国的刑事犯罪案件立案率会有大幅度下降的可能性。改革开放20年,我国的刑事犯罪案件立案率由原来的5上升至16。而且将来还会继续增长下去。有专家预测,2010年中国的刑事犯罪案件立案率以15亿人口计将达到30至40。因此,用这一指标评价我国的社会治安状况,目前遇到了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 问题一:刑事犯罪案件立案率的持续增长,是否意味着我国的社会治安状况会一直恶化下去?2010年中国的社会治安状况比现在还要差吗? 问题二:中国是世界上刑事犯罪案件立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比公认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的国家日本、新加坡等,还要低十几倍,但是,为什么目前我国对社会治安状况的评价却是比较严峻呢?这仅仅是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