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拙著《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1996)出版之前,为了让读者对书中讨论的清代社会风貌有一点感性的认识,我特地向藏书家田涛先生借了几张清代契纸作制版之用。田涛先生收集民间契约文书有年,曾经千里跋涉,深入乡间,寻访民间故纸,其中的艰辛与甘苦,不是外人可以轻易了解。如此得来的珍贵文书,我想,即使不是珍爱有加,总会妥善收藏吧。因此,看到他从阳台堆放的纸箱里翻出一堆堆纸卷摊在地上挑选,我着实吃了一惊。
简介:2001年8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山东省高院提起的一桩“因冒名顶替上大学”引发的诉讼进行司法解释,公布了《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责任的批复》。《批复》指示有关法院在审理这一类案件时可以直接运用宪法的相关规定。此《批复》在我国司法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宪法条款首次成为法院裁判具体案件的法律依据,迈出了我国宪法司法化的第一步。
简介:本文主要阐述道义行为的构成要件;道义行为与民事侵权;民事免责与道义行为侵权的区别;道义行为侵权的民事责任承担;增设道义行为侵权的免责条款的法律依据,并据此希望能给民事立法提供有益的借鉴.
简介:行规行约不仅补充着甚至是替代着商事法律规范, 二、行规与法律的定位——行规是基于法治的自治 关于行规的性质、地位及其法律效力的问题在我国目前的学界研究甚少,实现国家公权力与社会公权力对现代商业实践的合力规范
简介:2003年的流行性疾病让我们开始重新理解和审视政府的作用,也重新领会公共安全与法律的关系,这不,在“非典”肆虐之日,中央政府仅仅用20余天左右,就极有效率地制定并颁布实行了《公共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条例》。毫无疑问,这是我们政府本着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而制定的,它的制定,
简介:<正>引子在2007年9月5日的《检察日报》上,刊登了一篇有意思的短评,文中开篇写道:……这是一个人类生活方式正随"网"而变的时代!然而,网络与法律的结合——网络法在我国却处于妾身不明的境况……网络法究竟是什么?它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这些基础性的问题,关乎网络法的真伪与存废,时至今日依然不甚明了。随后,作者转向美国法学界,因为那里十多年前发生了一场颇有意义的争论,而争
简介:“人权”在其静态上包括道德上的权利和法律制度上的权利。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有些道德权利对于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也日益凸现,这就需要立法者适时地将它们提升为法律权利。两者在界限上应当保持清晰,在数量上应当保持协调,以实现良性互动。
简介:一、文明转型的历史观美国人类学家L.H.摩尔根(1818-1881年)在《古代社会》一书中首次将人类社会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
简介:目次导言:创意阑珊一、学科的分合及学科交叉的意义二、法学的交叉性(一)交叉的根据(二)交叉的程度(三)法学的自主性问题三、中国法学的交叉性研究如果说法律人有两只眼睛,一只是向内看,另一只是向外看。那么,法律方法,就是运用那只向内的眼睛,主要是练内功。它也是法律人的安身立命之本。那只向外看的眼睛,它不是从怎么
简介:<正>循吏、酷吏是汉代中央集权官僚政体中风格迥异的两种官僚。他们各有不同的出身、经历和文化程度,并以其不同的施政方式来完成拱卫集权专制政体及其社会基础的政治使命。他们在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可以从春秋战国的儒法对立和晋国文化鲁国文化的分野中找到原型。而这种差异的消弥和统一正反映了法家文化儒家文化融和过程的一个侧面。从历史渊源来看,循吏自春秋时便已初露端倪。《史记·循吏列传》所述孙叔敖、子产、公义休、石奢、李离五人大多为春秋时人。其主要特征是"施教导民"、"以患养民"、
简介:世纪之交,党和国家把治国方略转到了依法治国的轨道上,然而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依然任重道远。人类历史上早在古希腊时代,思想家柏拉图就第一个提出“人治”。他说,治国与治病是一样的,实行法制就象要一个医生拘泥于教科书去看病,不能发展其能动性,而人治就放弃了规则。相信优秀的人。但事实上“人治”有两个问题却始终成为无法逾越的障碍。
简介:近代以来,许多亚洲国家伴随着宗主国或占领国的殖民统治而进行了大量的法律移植;中国从晚清到民国政府,也对西方法律进行了大量的主动移植,使传统法律实现了现代意义的转变。历史表明,规则的稀缺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对规则的强烈要求,使得中国的法制建设必然首先是改变“无法可依”的状态。在需要通过立法创造某些制度以实现政策目标时,法律移植是最有效的手段,成为创造法律秩序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方式。然而,移植规则的深层含义在于移植文化,也即规则和制度的移植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持,否则,法律移植很可能仅仅是立法者的游戏。
简介:重婚、有配偶的人与他人同居导致离婚的,形成法律重婚或者事实重婚,(二)法律重婚与事实重婚的比较
简介:行规在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自治性规范,其效力边界仅在其“内部”,且无法定强制力。行规的存在不仅是商业实践的需要,也为法律所认可,但行规应当是基于法治的自治。立足于行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给行业自治留出必要的空间,通过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途径引导监督行规行约趋向正当、合理,消除垄断及不善良惯例,并在商事立法时注意呱收行规行约中的合理因素,实现两者的对接和融合,以化解行规与法律的冲突,建构两者间的互动与协作机制,实现国家公权力与社会公权力对现代商业活动的合力规范,是我们应该努力践行的。
简介:基于现代国家职能与角色的转变及公众对行政民主化的期望,行政合同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国家事务的方式已成为现代国家所具有的一个普遍的日趋增长的现象.行政合同是一种富有弹性的管理形式.但是行政合同中的契约精神与行政权力产生了矛盾.通过对国外与国内行政合同特权之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种行政合同中的特权是建立在公共利益之基础上.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通过对行政合同中的权利义务之设计,从而达到了对行政合同中的特权进行了初步的法律控制.
简介:我国的法制建设自80年代以来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我们在法制建设中也碰到了许多的困难,这些困难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对法律的认识问题。我们对法律的认识存在着许多矛盾和相互冲突的地方。这种不和谐已严重地阴碍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引起了我们思想上的混乱。这个问题已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法制建设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我们的思想上应对法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简介:法治是“中人”之治,它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只是底线水平,与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君子”道德水平和所体现的对人的终极关怀是有距离的。法律至上的法治并不必然导致和谐社会,但它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简介:《政治与法律》是上海社会科学院主管、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将政治学和法学融于一炉、以法学为主的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设有“特稿”、“主题研讨”、“专论”、“经济刑法”、“争鸣园地”、“实务研究”、“域外视野”、“史论”等栏目,
简介:法律与伦理有着不同的规范空间和规范层次,它们在规范价值层次、调整范围、规范方式和强制程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两种规范,一些重要伦理的变化,有的促进法律内容的调整,有的甚至促成新的法律的产生.高科技的发展,对传统伦理观念和现行法律制度带来深刻影响和巨大冲击,尤以基因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更为突出.这是当代研究法律与伦理关系中面临的一个新情况,所要解决的一个新问题.
简介:探讨目前最典型的船舶融资结构及相关法律文件,分析贷款银行所需考虑的法律与实践方面的问题,以及在实务操作中银行行使船舶抵押权时应当考虑的因素。
故纸中的法律与社会
法律适用与宪法司法化
道义行为与法律冲突
行规与法律的博弈探析
公共安全与法律先行
“马的法律”与网络法
道德权利与法律权利浅论
文明转型与世界法律变革
创新与法律的交叉研究
循吏、酷吏与汉代法律文化
法律思维的碰撞与对接
法律移植的理论与实践
重婚的法律认识与思考
行政合同特权与法律控制
法律的理解与现代法学
法律至上与和谐社会
《政治与法律》征稿启事
法律与伦理的关系新论
船舶融资的法律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