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室温下血清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糖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80份糖尿病患者血清标本室温下保存,分别在即时及0.5小时、1小时、2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后测定血糖浓度,观察其变化。结果离体血清标本室温下放置6小时后,其血糖浓度测定值明显下降。结论离体血清标本在室温下的放置时间不应超过4小时。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和相应优化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3222份患者血液标本进行全面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3222份患者血液标本不合格例数以及不合格原因所占比例等。结果3222份患者血液标本中不合格例数为162例,不合格率占5.03%;162例不合格标本的主要原因为162例不合格标本的主要原因为①标本污染;②标本凝固;③采血位置不够准确;④送检不够及时;⑤样本数量较少;⑥受检者准备不够充分等;162例血液比例不当标本复查前后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以及Fib(纤维原蛋白)等检测结果,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能够充分保障临床检验标本的准确性,科室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各界人士对生物标本在师范类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十分重视。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生物学教学行为能够将生动真实的生物学标本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与挂图和多媒体画面相比,这种学校方式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课堂记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这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也是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转变学习方式学会与人合作和分享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其能够在未来更好的从事教师岗位的工作。本文章针对生物标本在师范类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分析了增加生物标本在课堂上的使用频率以及使用的时机等,为生物标本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简介:目的:观察为期16天的预热适应对大鼠一次性离心运动后骨骼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5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非预热适应组和预热适应组。并根据取材点不同将非预热适应组和预热适应组分别分为非预热适应安静对照组、单纯运动后即刻、24h、48h组、6d组;预热适应安静对照组和预热适应运动后即刻、24h、48h、6d组。为期16天的预热适应结束后,室温恢复24h,除非预热适应安静对照组和预热适应安静对照组外,运动组大鼠均进行一次性力竭离心运动。运动结束后,分别在运动后即刻、24h、48h和6d取腓肠肌,进行光镜观察和SOD、MDA含量测试。结果:1)光镜下观察到,预热适应大鼠运动后骨骼肌损伤较单纯运动大鼠相应的时间点明显减轻。2)预热适应大鼠运动后SOD活性较单纯运动大鼠同一时间点的值均高,其中预热适应运动后24h显著高于单纯运动后24h(P〈0.01);而MDA含量较单纯运动大鼠同一时间点的值均低,其中预热适应运动后24h、48h与单纯运动后同一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P〈0.05)。结论:为期16天的预热适应对离心运动所致骨骼肌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能纠正其自由基代谢失调。
简介:探讨骨骼肌废用性萎缩、恢复中内源性IGF-Ⅰ的影响,及小强度耐力锻炼对肌萎缩恢复的有效性。SD大鼠3f1只,建立吊尾拟失重及失重后耐力性跑台训练恢复模型,计量肌湿重、横截面积及肌内IGF-Ⅰ含量。结果去负荷4周(U组)肌湿重、横截面积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C组),去负荷后运动恢复(UE组)与自然恢复(UC组)相应指标显著高于U组;U组IGF-Ⅰ含量显著低于C组,和U组相比,IGF-ⅠUE组高度显著增加、UC组显著增加;UE、UC组间三项指标变化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去负荷大鼠比目鱼肌萎缩可能与内源性IGF-Ⅰ多肽下降有关,且随后小强度耐力练习使比目鱼肌恢复更快可能由IGF-Ⅰ多肽表达增加实现;小强度耐力性练习在肌萎缩恢复中未见显著作用,提示实践中这可能不是抗肌萎缩的最合适练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