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小说月报》在新文化运动发展的背景下,其杂志的销量持续下降,同时读者主体由旧式文人转变为新式学生与城市大众,原有的杂志内容已经很难满足读者的需求。在这样的契机下,自1921年第12卷第1号开始,《小说月报》在主编沈雁冰的带领下大胆进行改革,放弃以文言章回小说、旧体诗词、改良新剧等栏目为主要内容的办报理念,全面革新内容,成为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同时也成为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阵地。新改版的《小说月报》以积极宣传治世救国之道的办报理念,通过开设专注、专栏、文学家研究、海外文坛消息、评论、创作批评等栏目,刊登大量翻译和白话文文学作品,吸引读者,提升销量,成为新思潮传播的重要阵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同时,《小说月报》也借助改革,建立起编辑与读者的良性互动关系,使读者从传统的被动参与、被动启蒙转变为积极参与杂志构建的新生力量。

  • 标签: 新文化运动 小说月报 编辑思想 读者
  • 简介:<正>“五四”前后的新文化启蒙(以下简称‘五四”新文化启蒙)是中华民族空前觉醒的表征.其波及面之广,声势之大,都是以往任何时期的启蒙思潮所无法企及的.陶行知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文化启蒙密切关联,对此进行探讨,既有助于了解新文化运动,更有助于了解陶行知的思想.一、对辛亥革命失败的反省

  • 标签: 陶行知 启蒙 国民程度 五四新文化 新文化运动 领袖
  • 简介:武昌文华中学,1871年10月2日由“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创办于武昌昙华林,是中国中部地区第一所现代教育新式学堂。它的教育模式完全不同于旧式科举下的传统教育,打破了中国人过去读书只为当官、效忠皇上的封建思想,而把学习新知识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它还架起了沟通中外的文化桥梁,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国家”、“民族”、“主权”、

  • 标签: 文化力量 武昌 辛亥首义 中学 新式学堂 现代教育
  • 简介:五四时期,林纾、章士钊与学衡派从不同方面向新文学挑战,因而在现代文学史叙述中多以反对派的角色受到否定性的评价。实际上,历史是复杂的,林纾对传统失传的担忧,章士钊的民族主体性观念和新与旧、雅与俗的辨证观念。学衡派尊重传统、捍卫汉字、循序渐进的渐进改革观与内涵丰富的文学观.

  • 标签: 五四时期 新文学 反对派 文学史叙述 主体性观念 循序渐进
  • 简介:回族新文化运动是回族知识分子鉴于国家的内忧外患和本民族积贫积弱的现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及现代伊斯兰复兴思潮的双重影响下,兴起的一场以教育普及和宗教革新为核心内容的文化自觉运动。以这场新文化运动为中心,可对新式教育背景下的回族知识分子作出代际划分,分别是:19世纪50年代左右出生的第一代,19世纪80年代左右出生的第二代,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出生的第三代。他们作为回族内部的文化精英和先觉者,虽然所受教育和文化走向各有区别,却都以极高的文化品格成为这一文化运动积极的参与者和实践者,从而推动了回族社会的现代转型。

  • 标签: 新式教育 现代化 文化自觉 学术传承 儒家文化
  • 简介: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提出“人权”与“科学”两大口号。登高一呼,天下响应。1917年,《新青年》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反对旧文学和文言文,要求对文学的形式和内容进行革命,陈独秀、胡适、李大钊、吴虞、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都以言论激烈而领潮头之先。“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发展到新的阶段,学习马克思主义和研究俄国革命问题蔚为风气,各种社团、报刊风起云涌,社会主义思潮、无政府主义思潮广泛传播,中国出现了李大钊、陈独秀、邓中夏等第一批社会主义者。新文化运动──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 标签: 思想启蒙 文化运动 20世纪 陈独秀 《新青年》 李大钊
  • 简介:本文以修复并对公众免费开放的肇庆府学宫为实例,分析在新时期国家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大背景下,地方如何创新文物建筑的运营、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当地市民及游客所共享.

  • 标签: 肇庆府学宫 文物活化 创新发展 文化资源共享
  • 简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新文化创造是紧密联系,又有一定不可避免的矛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够推进新文化创造,创造的新文化是为了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并不是为了取代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新文化创造之间是并行不悖的。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新文化 演进 社会功用
  • 简介:2007年4月30日,建国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将正式启动。此次普查会持续到2011年12月结束。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范围,增加了乡土建筑、工业遗产、文化景观、文化线路、文化空间、老字号等前两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被忽视的内容。同时,吸收进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

  • 标签: 文化基因 中国艺术研究院 研究员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存 文科
  • 简介:自步入近代社会以来,中西文化遭遇并开始碰撞,为实现国家富强,先进分子从文化的不同层面展开了现代化追求。新文化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要求整套文化全部现代化的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百年前这一运动所进行的文化批判与价值重建,仍能给当下我们推进文化现代化建设带来一些启示。

  • 标签: 新文化运动 文化取向 文化现代化 新文化人
  • 简介:一1919年,五四运动的革命浪潮,波及到闽西的穷乡僻壤。不少进步的青年知识分子,随着五四爱国运动的深入发展,如饥似渴地阅读和学习各种进步刊物,各种新思想、新文化也逐渐地传播开来。受着新思潮的洗礼,龙岩知识分子中邓子恢、陈明、章独奇、林仙亭等一批进步青...

  • 标签: 邓子恢 文化运动 报刊宣传 青年知识分子 新文化 闽西
  • 简介:“打倒孔家店”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经典口号。其实,当时文化主将们批判的主要是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而不是为之服务的意识形态。后来的陈独秀、胡适等人都反思了这个问题。打倒孔家店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但也要看到其历史局限性,如它使人们忽略了对专制体制的警惕,忽视了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把历史进步与否看成是意识形态问题;使人们把矛头对准了知识分子;把原始儒家和后儒混为一谈,等等。

  • 标签: 孔家店 秦家店 专制体制
  • 简介:从福建《螺江陈氏家谱》来看,疾病与医疗贯穿陈氏家族史始终.面对疾病,陈氏族人及其亲朋好友往往将病患置于具体的社会文化境况中加以认识而非一味追究医学上的解释,具有强烈的人文性;陈氏族人应对疾病的方式主要有割股疗亲、诉诸超自然力量、求助于医生和药物等,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但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和高下之别.当把病因认识、疾病应对放在文本叙事的整体语境中进行解读时,我们会发现福建《螺江陈氏家谱》这一文本中的病患叙事隐藏着陈氏家族彰显儒家价值观念与强化家族文化认同的努力.

  • 标签: 福建螺江陈氏家族 病因认识 疾病应对 病患叙事 社会文化意义
  • 简介: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辟地概括了党的根本性质与根本任务,对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对研究党的历史,考察党的事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得失,也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本文着重从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至五四后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来回顾早期共产党人为先进思想文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作出的杰出贡献。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共产主义运动 党的事业 先进思想文化 共产党人 根本任务
  • 简介:1920年前后,中国知识界围绕"情感"问题展开了数次论战。这些论战虽是分属于新旧文化论战、东西文化论战和科学与人生观论战等的局部论争,却因所涉论域的深广度而自有其独具的思想和文化意义。论战的参与者均为当时知识界有代表性的人物,论战涉及情感与思想、与科学、与法则等的关系问题、东西方情感的品质差异问题,以及情感在宇宙观和人生观的确立中的位置问题等诸多方面,触及情感自身的性质、品质,以及其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特性和新旧文化差异、中西文化差异等诸多层面。其中所折射的,是知识界对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现代性想象的分歧,是对于新文化发展道路的选择的差异,迄今仍具有丰富的启示性。

  • 标签: 情感 “情感”观 新文化运动
  • 简介:乡土文化展览是博物馆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乡土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乡土文化展览已经成为博物馆陈列的一个重要门类。本文以广州市番禺博物馆的“番禺老祠堂新文化展”为例,谈谈对乡土文化展览内容设计的几点探索:搞清展览的受众问题;注意普及基础知识;强调地域性特点;强调先进的思想性。

  • 标签: 乡土文化 内容设计 博物馆 新文化 广州市 展览
  • 简介:<正>万绳楠教授治魏晋南北朝史成就斐然,《魏晋南北朝文化史》(该书共32万字,由黄山书社于1989年12月出版)是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之一。万绳楠教授治学有一大特点,即不因陈说,锐意求新。因此,他的论著一般都能提出一些建立在较坚实的史料基础之上的新论点、新发现,都有与众不同之处。通览《魏晋南北朝文化史》全书,笔者以为至少有下列几点,是该书具有破旧立新特点的表现。一,以时代的总体精神总揽全书。文化史应该写什么?人们对文化下过许多定义,定义的不同也影响到文化史所包含的内容。万教授认为:“凡属于文化知识领域中的问题,都应当是文化史所应讨论的

  • 标签: 魏晋南北朝时期 新文化史 时代精神 魏晋南北朝史 新发现 总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