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阳江市麻疹流行情况,为今后麻疹的防控工作制定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麻疹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麻疹发病以暴发疫情和外来人口散发为主;发病季节高峰在3-7月,每隔4-6年流行一次;2005~2010年麻疹发病主要是学龄前儿童和低年级学龄儿童,分别占56.82%和38.10%。造成麻疹暴发和流行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流动、免疫空白人群和未及时复种麻疹疫苗人群的积累。结论阳江市麻疹发病处于低水平,但要实现消除麻疹,还需加强麻疹的初免和复种,提高人群免疫覆盖率,并对特定人群开展麻疹免疫,做好麻疹监测工作,是预防和控制麻疹暴发与流行的关键。
简介:目的探讨听障儿童单侧耳植入人工耳蜗(cochlearimplant,CI)后对侧耳联合使用助听器(hearingaid,HA)的双模式助听策略对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共52人,设实验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3组、听力正常对照组1组,每组13人,按实验设计步骤随机测试。按对侧耳配戴HA的不同将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分为A(CI+模拟HA)、B(CI+数字HA,未优化)和C(CI+数字HA,优化)3组,评估实验对象术后左右耳的残余听力。分别设置和优化CI及HA的技术参数并在声场中评估其助听后的音频感知情况。测试并比较各组的P300潜伏期及振幅。结果3组患者术后双耳均有残余听力。助听后组间比较无差别(P〉0.05)。P300潜伏期比较A组〉B组〉C组(P〈0.05),A、B两组P300潜伏期比对照组延长(P〈0.05),C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P〉0.05);P300振幅A组和B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意义(P〉0.05)。C组P300振幅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部分听障儿童一侧耳植入人工耳蜗后对侧耳仍有可利用的残余听力,可以联合配戴适合的全数字编程助听器,大脑听觉中枢可以整合声电双模式助听设备上传的听觉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减少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不良反应的方法。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内注射的方法治疗的膝骨关节炎病人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研究组病人关节内注射液配方为玻璃酸钠注射液20mg,2%利多卡因2ml。对照组病人关节内注射液配方为玻璃酸钠注射液20mg。两组治疗方案均为1次/周,5周/疗程。分别于1周后、5周后。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周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出现率为2%,对照组不良反应出现率为10%。治疗5周后,研究组不良反应1%。对照组不良反应6%。治疗5周后,研究组疼痛强度的变化及关节功能的水平。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酸钠合并2%利多卡因关节内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可以减少玻璃酸钠的不良反应,并增加玻璃酸钠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血清学检测与核酸检测两种方法进行血液筛查检测时,有两种策略可以进行选择,一种是血清学实验无反应性的再进行核酸检测,另一种是两种方法同时进行,对这两种策略进行比较,已得到更加符合实验室实际工作情况的检测策略。方法对2011年6月1日~2012年5月31日共60418份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的同时,31318份标本采用诺华的单检系统进行平行检测,29100份标本采用罗氏的6混样系统进行平行检测。分析采用不同的检测策略对实验室检测功效的影响。结果罗氏检测的29100份标本,共检测了273架,分拆了56个POOL,单检标本数为336个,分拆的次数占总检测架数的20.5%。诺华检测的31318份标本,分别在318个工作列表进行检测,呈反应性标本共122个,其中在一个工作表中出现2个以上呈反应性标本的次数为13次,每个工作表出现呈反应性标本的概率为34.3%。结论罗氏的混样系统采用平行检测时增加的成本较高,诺华的单检系统增加的成本较少,实验室在进行核酸检测时如果同时考虑成本和效率的问题,就需要制定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策略。
简介: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在安徽省芜湖县河滩地区2个血吸虫病流行较严重的村(行春、腰埂)实施传染源控制、综合治理和卫生血防项目等综合防治措施,通过4年的措施实施观察其预防血吸虫病效果情况.结果实施综合防治措施4年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显著下降,2个试点村人群感染率分别由试点前(2006年)的3.95%、3.19%下降到试点后(2010年)的0.48%、0.41%,分别下降88.1%和87.1%;有螺环境感染螺密度及钉螺感染率均降为0,下降100%.结论河滩地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消除感染性钉螺、控制人群感染,取得了很好的预防血吸虫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