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出生医学证明》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出具的,证明婴儿出生状态、血亲关系,申报国籍、户籍,取得公民身份号码的法定医学证明,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医学文书。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出生医学证明》作为'人生第一证'的重要意义,我国境内出生的新生儿,应当依法获得《出生医学证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诊断方法及其规范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94例,按照入院顺序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实施规范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及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胎儿死亡率、产妇血压控制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孕妇及胎儿生命安全的疾病,应加强对孕妇及其家属的产前教育,督促其积极参加产前检查,以早日诊断并对患者进行规范治疗,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科对抢救车进行封存式管理的效果。方法我科自2013年8月起实行抢救车封存式管理,以往采取开放式管理模式。对抢救时寻找抢救车内物品(药品)所花费时间、清点抢救车一次所花费的时间、抢救车检查合格率、护士满意率进行前后对照分析。结果抢救车封存式管理能使护士更迅速的找到抢救车内的物品(药品)、缩短清点抢救车所花费的时间,抢救车检查合格率明显提升,护士满意度高。对科室13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抢救时寻找抢救车内物品(药品)所花费时间,封存式管理(2.4±1.1)min,开放式管理(5.7±1.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封存式管理有效减少抢救时寻找抢救车物品(药品)时间。在清点一次抢救车所需时间,封存式管理(1±1.3)min,开放式管理(15±1.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封存式管理能缩短清点抢救车所花费的时间。封存式管理的抢救车内物品整齐有序,完好率达99%,开放式管理完好率达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抢救车封存式管理比开放式管理便捷、更节省时间、完好率高、护士满意度高,得到科室护士一致认可,值得采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实施效果,更好地开展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方法根据规范要求实施,对规范实施后2011~2013年的学校肺结核防控工作情况分阶段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3年规范实施后,全市学生结核病患者比率分别为7.43%、5.71%、4.96%;学校师生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0.86%、79.50%、82.35%;结核病预防措施实施率分别为55.56%、63.63%、73.08%。结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实施成效显著,有效控制了学校结核病疫情,但学校师生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学校预防措施实施率有待提高,应进一步加强宣教及培训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的意义和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2015年某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的接种报表为研究数据,采用现场调查和回顾性的方法对某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中的问题和成绩进行总结。结果自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进行规范化建设以来,将原有26家接种单位整合为15家,卫生院接种门诊专职人员增加2名,兼职人员增加3名,丙类接种单位接种人员14人,接种服务日增长50%。全乡镇的接种门诊和接种点规范化和统一性得到不断提升。结论通过对该镇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中的问题和成绩进行总结,能够完善预防接种免疫工作,尤其是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临床用药过程中基于药剂科规范下的安全管理分析。方法首先对在基于药剂科规范下进行临床用药的管理工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就基于药剂科规范临床用药安全管理的措施进行分析,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与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并对基于药剂科规范临床用药的安全管理患者与常规临床用药的安全管理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分析,将前组设定为观察组、后组设定为对照组,且P>0.05,差异统计学无明显差异。结果经过研究后发现,基于临床药剂科对临床安全用药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在实际运用中发现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结论在进行临床用药中基于药剂科规范下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有效的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与治疗的效果,并获得了患者较高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化培训“90后”门诊导诊护士,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士服务理念,为尽快进入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结果根据规范化培训2-3个月的实践,调查对象的总体能力得有所提高,P<0.05。结论经过正规培训,“90后”导诊护士可以迅速进入角色转换,具备独立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团队合作观念加强。
简介:目的评价老年卒中后髋部骨折患者采用外科治疗规范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治疗的老年卒中后髋部骨折患者85例为对照组;制订并实施外科治疗规范后,将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老年卒中后髋部骨折患者101例作为实验组,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总住院天数、术前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6例,对照组85例、实验组101例,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住院时间:实验组(15.83±6.8)天,对照组(21.02±9.7)天;P=0.000,术前住院时间:实验组(5.93±4.1)天,对照组(8.01±6.1)天;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35.5%,实验组22.2%;P=0.035。第一次下地活动时间:对照组(15.39±7.6)天,实验组(8.00±6.3)天;P=0.000。Haris评分优良率:对照组90.2%,实验组86.4%;P=0.510。死亡率:对照组11.8%,实验组12.6%;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卒中后髋部骨折患者规范化外科治疗后,能有效缩短总住院天数、术前住院天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规范、统一本院护理服务过程中各类管道标识的颜色、规格、固定方法,提高了护士对患者管道护理的风险意识,达到护理行为的规范化,提高了我院管道护理安全质量。方法针对我院护理管道标识不统一、不健全、固定不规范的问题,设计了5种不同颜色的管道标识进行规范化管理及统一使用,并对2013年2月至2013年7月未进行管道标识的93例(无标识组)患者,与2013年8月至2014年1月实施管道标识规范化管理及统一使用后的97例患者(规范标识组)的管道安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未标识组的管道堵塞率、管道滑脱率、连接错误率均高于规范标识组(P<0.05)。结论患者住院期间常须留置各种护理管道,在进行管道护理时常常需要反复牵拉以正确辨别各种管道,本院通过规范、统一管道护理标识的颜色、规格、固定、使用方法,明确了各种管道标识的含义和作用,并将管道标识有效应用于患者中,有效降低了管道护理事故发生率,提高管道护理安全,减少管道护理差错和急救给药时间,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规范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养胃冲剂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养胃冲剂治疗基础上联合克拉霉素、枸橼酸铋钾以及阿莫西林三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利用三联疗法治疗的观察组在有效率上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对比,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养胃冲剂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实施枸橼酸铋钾治疗、克拉霉素治疗以及阿莫西林治疗,能够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安全性好。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在11~13+6周早孕期胎儿肢体规范化检查中的应用及声像图特征。方法选取应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对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行早孕期超声检查的533例正常胎儿(宫内胎儿组,孕11~13+6周)及6例早孕期流产或引产胎儿(产后胎儿组,无肢体畸形,孕12~13+6周,胎儿标本浸入水盆中检查)的肢体行双上肢长轴切面(多位于胸廓前方)及双下肢长轴切面扫查,对不能在同一切面显示整条肢体长轴切面的胎儿,连续观察并显示胎儿肢体三节段(近段、中段及远段),分析两组胎儿肢体解剖结构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宫内胎儿组533例胎儿经腹部超声双上肢长轴切面可依次清晰显示双侧上臂及其内肱骨、前臂及其内尺(桡骨)、双手;双下肢长轴切面可依次清晰显示双侧大腿及其内股骨、小腿及其内胫(腓骨)、双足(足趾不能显示);手足的长轴切面表现为以初级骨化中心的条状强回声为中心,周围为稍低回声的软组织包绕;手指及足趾的显示多表现为指端皮肤或软组织的点状稍强回声。完成胎儿肢体检查的时间为36~189s,平均(98.6±37.4)s。产后胎儿组6例,超声清晰显示肢体长骨(肱骨、股骨、胫骨、腓骨、尺骨、桡骨、掌骨、跖骨)骨化中心及软组织。其中3例大于13孕周的胎儿除第五指中节指骨外产前超声能稳定显示手指骨化中心;而3例小于13孕周的胎儿足趾骨化中心完全不显示。结论应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11~13+6周早孕期胎儿肢体检查,产前超声不能完全显示胎儿部分手指和足趾。早孕期胎儿规范化检查的推广和普及对减少漏误诊,减少肢体畸形胎儿出生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