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蠓类的情况,为控制蠓类输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秦皇岛港检疫锚地在入境的国际航行船舶的生活区内采集蠓类,计数和分类鉴定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7艘入境船舶中携带蠓类阳性船舶66艘,阳性率高达75.86%(66/87),共3属;其中携带吸血蠓类的船舶24艘次,阳性率为27.59%(24/87);已鉴定的吸血蠓类为3属12种,其中狂怒库蠓、码克库蠓、细齿蠛蠓和丰硕细蠓属国外蠓种,为国内首次在国际航行船舶上发现.[结论]调查证明了蠓类特别是吸血蠓类可由国际航行船舶携带从国外输入,且阳性率之高、种类之多实属罕见,该项研究在医学媒介生物通过交通工具输入方面是一项重大发现,监测工作仍在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中.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出院携带PICC肿瘤患者护理工作中运用延续性护理的价值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1年6月期间院内的94例出院携带PICC肿瘤患者,运用随机分配方式设置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运用常规护理模式开展对照组护理的工作,在对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运用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PICC维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加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整体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简介:目的了解新生乙肝病毒携带与其ALT异常状况,为大学生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2005级~2007级3年的本科新生10912名及研究生新生1339名体检中HgsAg和ALT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科生的HBsAg阳性率2005级、2006级、2007级分别为13.1%、12.5%、9.3%,研究生分别为11.7%、11.6%、7.0%;2007级的HBsAg阳性率低于2005级和2006级;本科生2006级、2007级和研究生2006级HBsAg阳性率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3年来HBsAg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大学生乙肝防治工作形势不容乐观,学校应加强此项工作。
简介:目的本文通过对复诊的门诊病人调查,了解病人未带病历的原因,以便针对性的加强管理,提高复诊病人带病历就诊的认识,达到建立连续而完整的健康资料。方法对在我院参加惠民义诊2000例复诊病人展开调查,有十位工作人员用统一格式问卷填写,并对三种不同文化程度各随机抽400份调查登记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包。结果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复诊对待应带病历的态度有显着差异,文化程度越低,认为带病历就诊必要性越小。结论医院要加强门诊病历保管的管理,将门诊病历的管理纳入重要的质量考核内容,同时医务人员应加强就诊病人保管门诊病历重要性的宣传,特别是对文化程度偏低的病人,以提高复诊病人带病历就诊的认识,从而使门诊患者再次就诊时,能够携带门诊病历,达到建立连续而完整的健康资料。
简介:目的了解日照平原地区鼠类种群、分布及鼠类携带汉坦病毒情况,指导当地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工作。方法2014年5月—2015年4月,在日照平原区域选择8个监测点,采用夹夜法和笼夜法调查,对捕获的鼠类进行鼠种鉴定,用RT-PCR方法检测鼠类携带汉坦病毒核酸。结果共捕获鼠类167只,包括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黑线仓鼠和臭鼩5个鼠种。野外区域平均鼠密度为1.12%,6-8月份达高峰。捕获的5个鼠种均检测到汉坦病毒核酸,存在汉城型和汉滩型混合感染情况。居民区平均鼠密度为0.11%,7-8月份达高峰,捕获的2个鼠种未检出汉坦病毒核酸。结论日照平原野外区域鼠密度高,鼠类存在感染两个汉坦病毒型别的情况,应加强监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治疗间歇期携带PICC患者居家的各注意事项。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56例携带PIC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78例。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县从业人员近六年的HBsAg携带情况,为更好地发挥监督管理指导作用及控制和预防乙肝提供依据。方法用ELISA法测定HBsAg和HBeAg。结果HBsAg阳性率6年分别为2.48%、2.35%、2.47%、2.11%、2.16%、0.41%。男性携带率为2.79%,女性为1.74%,χ2=15.83,P<0.01,差别有高度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真提示我们做好乙肝的预防和宣教工作,提高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加强从业人员的乙肝检测;对HBsAg阳性者应加强管理,进行跟踪监测。
简介:目的分析生化检验中尿酸(uricacid,UA)试剂携带污染对血清三酰甘油(triglceride,TG)的影响。方法选择45份临床生化标本,去除黄疸、溶血和肉眼可见脂血等不合格标本,每份标本设置如下4步进行检测:只检测TG;同时检测UA和TG;测完UA后设置特殊冲洗;同时检测UA、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和TG。45份血清按照各取100μl的方法制成混合血清,按照上述4组分别进行重复性实验,重复20次。结果只检测TG结果为(0.89±0.31)mmol/L;同时检测UA和TG,TG的结果为(4.13±1.30)mmol/L;测完UA后设置特殊冲洗,TG的结果为(1.04±0.12)mmol/L;同时检测UA、CK和TG,TG的结果为(0.91±0.10)mmol/L。各组的重复性实验的CV值均小于5%。结论UA严重影响血清TG检测,在生化实验参数设置时应合理安排检测顺序或设置特殊冲洗以避免试剂携带污染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携带MYH7基因突变和携带MYBPC3基因突变的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临床表型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阜外医院就诊的203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携带MYH7突变的HCM患者入组年龄(42.4±14.8vs.49.8±14.0,P=0.0003)和确诊年龄(39.4±15.1vs.46.8±14.3,P=0.0005)较携带MYBPC3突变的患者轻,梗阻发生率(53.6%vs.29.0%,P=0.005)较携带MYBPC3突变患者高。在随访期间,携带MYBPC3突变的患者全因死亡14例,其中心血管死亡12例。携带MYH7突变患者全因死亡10例,其中心血管死亡9例。统计学显示两者全因死亡比例(P=0.27)和心血管死亡比例(P=0.25)无显著差异。结论携带MYH7突变的HCM患者确诊年龄较轻,梗阻发生率较高,预后分析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事件没有显著性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携带抗结核治疗疗效。方法:将研究病例的摘选时间选定为2019年5月-2023年5月,选取对象为本中心此期间收治小儿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携带患儿,数量确定为98例,均实施治疗及短程化疗,观察并分析治疗的效果。结果:经治疗,患儿病情均有明显好转,强化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共19例(19.39%)。TBIL、AST上升患儿均为13例(13.27%),不过A/G指标均正常。在治疗15d后患儿肝功能恢复到正常的水平,经密切观测其指标及功能变化、使用原本方案治疗之后,未见患儿肝功能出现异常表现。结论:对于小儿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携带抗结核治疗,强化治疗过程中极易发生肝功能受损现象,故前面2个月治疗中应对肝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监测,若出现异常需停止R.Z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