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斑秃患者皮肤镜征象表现及其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消失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初诊或复发后初诊斑秃患者的初始皮肤镜征象以及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消失的顺序,并分析其原因.结果斑秃发病男女比例相近,平均发病年龄为26.5岁,平均病程为32.6个月,临床类型以斑片型多见;斑秃患者皮肤镜征象出现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黄点(87.5%)、黑点(82.5%)、断发(77.5%)、短毳毛(76.25%)、感叹号发(45.0%),黄点、断发、短毳毛与斑秃病程呈负相关,感叹号发与轻拉发实验呈正相关,黑点、断发、感叹号发两两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二苯环丙烯酮(DPCP)组患者随访期间内均未见明显新生毛发,而另外3组有1种或以上皮肤镜征象消失的患者均伴有新生毛发增多.复方甘草酸苷组、复方倍他米松组、口服激素组中4种征象(黄点、黑点、断发、感叹号发)均有.患者治疗后征象最先消失比例最高的为感叹号发,平均时间为治疗后7.3周,第二消失比例最高的为黑点,平均时间为7.6周,第三消失比例较高的为断发,平均时间为8.2周,最后消失的为黄点,平均时间为8.4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感叹号发与病情活动度呈正相关,DPCP组患者病程长,病情活动度少,以重型及难治型患者占大多数,治疗起效慢.治疗后皮肤镜征象的消失与治疗方法无关,与治疗起效时间有关,开始起效时间约在7.3周左右.超过随访时间所有征象均未消失的患者,说明病情活动未得到控制,需调整治疗方案.治疗起效后毛囊重新进入生长期,引起感叹号发首先消失,随之黑点、断发亦消失。
简介:资料患者,男性,57岁。半年前右下腹钝痛,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及发热。此后反复发作,考虑慢性阑尾炎。近日因右下腹痛加重入院。查体:体温36.2℃,腹平软,右下腹有深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明显包块。白细胞数计数8.18×109/L,中性粒细胞87.4%,淋巴细胞12.6%,癌胚抗原2.58ng/mL(参考值:0-5.20ng/mL),甲胎蛋白3.2ng/mL(参考值:0~10.5ng/mL),超敏C反应蛋白50.6mg/L(参考值:0-8.0mg/L)。超声检查:右下腹见椭圆形无回声团块(图1),大小为73mm×34mm×31mm,外形欠规则,边界清晰,其内透声好,后方回声增强,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未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右下腹囊肿,性质待定。CT平扫+增强示右下腹囊性占位,大小约2.9cm×3.7cm。结肠镜见盲肠腔外隆起物,考虑来源于阑尾。临床术前诊断:回盲部占位,阑尾黏液囊腺瘤可能。入院第5天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阑尾肿大,长9cm,最宽处3.6cm,阑尾与末端回肠系膜粘连。因考虑阑尾肿瘤,行回盲部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病理诊断:阑尾黏液囊肿(appendicealmucocele,AM)(图2),慢性结肠炎伴淋巴组织增生及出血。
简介:患者女性,68岁,因无意中发现右乳肿块4d入院。查体示双乳对称,无乳头内陷及歪斜,挤压无溢液,右乳外侧可扪及约2cm×1.5cm质硬肿块,边界欠清,活动一般,无压痛,双侧腋下及锁骨上未扪及明显肿大淋巴结。患者术前行超声检查,灰阶超声显示左侧乳腺大小为20.9mm×14.5mm椭圆形团块,水平位生长,边缘见小分叶,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见钙化灶,后方伴回声增强(图1)。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团块内部稀少点状、条状血流,血管较纤细(图2)。声弹性成像显示团块内部大部分为代表低应变的红色,弹性评分4分(图3)。团块周围乳腺组织无明显结构扭曲,无导管扩张、无水肿,Cooper韧带无改变。超声提示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reast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BI-RADS)4C类。行右乳肿块扩大切除术治疗,术中显示病灶呈灰红色。术后石蜡病理示肿瘤细胞梭形、短梭形,不规则散在花边样成骨现象,病理诊断乳腺骨肉瘤(图4)。术后行全身骨扫描,未发现骨骼系统的骨肉瘤征象。
简介:摘要对于儿科护理专业的学生们而言,临床实习的教学环节是一门相当重要和必要的专业实践课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儿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开始呈现出越来越多的隐患,让人很是担忧。如此一来,学生们的临床实习效果不佳,对学生们的实践方面能力的培养也是相当不利的。针对现如今呈现的一系列问题,对儿科护理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的改革和创新就成了目前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说明了影响儿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因素的基础上,对其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提出了几个合理化的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引起大家对该课题的重视程度,最终得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16层螺旋CT机按照常规扫描条件对20例胸部外伤伴肋软骨骨折病例扫描和薄层重建。于EBW工作站上采用VR、SSD、MIP和MPR(包括曲面重建)技术进行肋软骨重建,并与X线胸片(CR/DR)和常规轴位CT图像对照。结果在16层螺旋CT重建后发现的20例30处肋软骨骨折中,X线平片发现肋软骨骨折0处,常规轴位CT发现肋软骨骨折8/30处(26.7%)。结论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肋软骨骨折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胸片及常规胸部轴位CT扫描,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是首选诊断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房异常患者超声心动图中的特征表现,为临床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科2008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患者90例,根据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表现分为A(持续性房颤)、B(阵发性房颤、房扑)、C(仅有心电图P波增宽)3组,每组各30例。所有入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量左房腔径大小、二尖瓣返流面积、左室射血分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左房异常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年龄最大94岁,最小43岁,三组中有器质性心脏病者85例,占95%,以冠心病最多,共计36例,占40%。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显示A组左房明显扩大、二尖瓣大面积返流。A组和B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房异常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以冠心病最为多见,发生房颤后具有明显左心功能减退、左房腔扩大和二尖瓣大量返流。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肺结核患者继发性肺真菌病的CT表现进行分析,评价CT对肺结核继发性肺真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经手术、穿刺病理证实的肺结核患者继发性肺真菌病的CT表现进行分析,观察病变形态、分布、边界、密度和病灶大小等特点,并分析影像与病原菌的关系。结果36例肺结核患者继发性肺真菌病致病菌分别为曲霉菌18例,毛霉菌8例,隐球菌6例,白色念珠菌3例,放线菌1例。CT表现为肺叶(或肺段)实变9例,单发或多发结节或肿块9例,其中6例结节边缘见晕征;空洞8例,霉菌球6例,斑片影1例,粟粒影1例。所有病例均有胸膜反应,8例有胸腔积液。结论肺结核患者继发性肺真菌病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CT可确诊特征性的肺曲菌球,对表现不典型者应密切结合临床,最终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
简介:摘要舞蹈编导在舞蹈的整体发展处于核心地位,舞蹈编导将舞蹈这一特殊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以动感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要把舞蹈采集、编舞创新和导演元素完美的展示出来,需要舞蹈者具有完美的舞姿、高尚的舞蹈品德,同时,还需要具备专业的舞蹈知识和艺术水平。文本就舞蹈编导的分类进行阐述,并分析了舞蹈编导中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
简介:目的:探讨腹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MSCT表现及其病理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和腹膜后SFT的MSCT表现、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10例肿瘤4例来自腹膜,6例来自腹膜后间隙,肿瘤均呈椭圆形,边界清楚,1例<5cm者密度均匀,9例>5cm者密度不均匀,可见低密度坏死区,明显囊变1例,1例肿瘤内见斑片状高密度出血,3例伴有多发小钙化。增强扫描肿块实质部分表现两种强化方式:动脉期、静脉期均为轻度强化3例;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者7例。病理学检查肿瘤由多种排列方式的梭形细胞构成,3例恶性SFT可见核分裂。免疫组织化学CD34阳性10例,Vimentin阳性10例,Bcl-2阳性9例。结论MSCT检查可以对腹部SFT进行明确定位,确定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为手术切除提供帮助,当肿瘤血供丰富、坏死明显、局部包膜不完整时提示可能为恶性SFT,其最终诊断依赖于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