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年急性脑梗死的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影像表现特点,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导。方法分析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中老年68例,比较两组患者危险因素及MRA影像表现。结果两组患者危险因素比较发现,青年人组中吸烟、酗酒及脑血管事件较中老年多(P<0.05)。MRA影像学表现比较发现青年组患者中正常及局灶异常表现的人数比例高于中老年组(P<0.05),动脉硬化性异常表现的人数中中老年组显著大于青年组(P<0.05)。结论青年急性脑梗死MRA临床表现与中老年患者表现差异很大,应及时分析病因和危险因素,快速有效地识别青年急性脑梗MRA表现,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 标签: 青年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临床特点
  • 简介:低场梭磁共振技术助推录井实现了对岩石孔隙结构及孔隙流体的物性量化评价,但钻井工艺技术的进步及非常规油气勘探的发展,使核磁共振录井的检测对象从常规储集层拓展到钻井液及泥页岩储集层,并对流体分辨率及孔喉分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研发了钻井液核磁共振在线录井仪及小型化三维核磁共振录井仪,建立了荧光钻井液体系下的地层含油性评价方法及泥页岩核磁共振评价方法,在有效解决荧光钻井液条件下油层、低气油比油层及页岩油气层识别与评价难题的同时,也在一体化核磁共振录井仪研发、天然气水合物评价、岩心驱替过程可视化、钻井液材料性能评价、泥页岩水化损伤机理、水泥浆固化过程研究等领域,展现出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广阔的发展空间。

  • 标签: 高分辨率 核磁共振 录井技术 在线 三维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硬化结节患者核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6年5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5例肝硬化结节患者,对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节性肝硬化T1W1检测呈现信号比正常肝组织稍强或者相同,T2W1检测则主要表现为结节区域弥漫分布不同程度的较弱信号;30例合并结节的肝硬化患者TIW1及T2W1扫描结果主要呈现为在结节周围存在假包膜。结论采取核磁共振进行肝硬化诊断及疾病类型区分有着较强的效果。核磁共振成像能对肝硬化患者再生结节进行良恶鉴定,并对恶性结节作出有效诊断。

  • 标签: 肝硬化结节 核磁共振 成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与核磁共振应用于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应用ct和核磁共振扫描检测,将ct诊断结果记录为对照组,将核磁共振诊断结果记录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有效性。结果实验组患者中总共检出病灶53个,而对照组中总共检出病灶29个,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中检出率更高,并且病灶数量更多,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将核磁共振检测应用于脑隙性脑梗死中进行诊断,能够有效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有效性,检查结果,优于脑ct检测,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CT 核磁共振 腔隙性脑梗死 诊断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在核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核磁共振检查的96例患者,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8例。研究组患者予以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舒适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检查前30min、检查后30min时的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舒适度对比参照组更高,经统计P<0.05。结论为核磁共振患者实施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还可提高其舒适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及实践价值。

  • 标签: 人文关怀 心理护理 核磁共振 焦虑情绪 舒适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低场强MRI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0例膝关节外伤后一周内X线检查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患者进行低场强MRI检查。结果40例患者,其中X线平片及CT扫描均未检出骨的阳性病变。MRI检出病变位于股骨或胫骨平台外侧髁为18例,位于股骨或胫骨平台内侧髁为11例,位于髁间嵴为11例;检出膝关节积液40例;25例患者均合并半月板后角1~2度损伤,另15例患者合并内外侧副韧带损伤。结论MRI对于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及临床意义,能提高早期诊断率,对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及减少误诊及漏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 隐匿性骨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检查在骶髂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并确诊为骶髂关节炎的患者84例,给予所有患者CT扫描、MRI平扫,对比分析诊断结果。结果Ⅰ、Ⅱ级骶髂关节炎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采用MRI具有较高准确率,与CT检查结果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Ⅲ、Ⅳ级骶髂关节炎采用CT、MRI检查诊断准确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于骶髂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方面存在优势,为目前临床早期诊断准确率最高的成像学检测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骶髂关节炎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腕关节损伤联合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108例腕关节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均行MSCT、MRI及二者联合诊断,比较三种诊断技术的确诊率及各类损伤诊断情况。结果联合诊断的确诊率96.30%均比MSCT确诊率66.67%、MRI确诊率72.22%高(P<0.05);以手术病理为标准,联合诊断的各类腕关节损伤检出率均比MSCT、MRI的检出率高(P<0.05);MSCT的关节脱位、骨折、移位碎骨片检出率均比MRI检出率高(P<0.05)。结论联合应用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诊断腕关节损伤,可提高临床确诊率,并明确腕关节具体损伤情况,有助于临床诊治。

  • 标签: 腕关节损伤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泌尿系梗阻应用磁共振水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59例小儿泌尿系梗阻患儿,分别采用腹部磁共振水成像、腹部超声(BUS)、静脉尿路造影(IVP)进行检查诊断,对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比对。结果MRU诊断小儿泌尿系梗阻准确率为100.00%,BUS诊断小儿泌尿系梗阻准确率为71.19%,IVP诊断小儿泌尿系梗阻准确率为79.66%。MRU准确率分别与BUS、IV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86、13.36,P<0.01)。结论MRU诊断小儿泌尿系梗阻准确率较高,安全无辐射,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尿路梗阻 磁共振尿路成像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在膝关节常见病变诊断中的运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骨科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膝关节病变患者中选取200例进行研究,分别接受CT扫描诊断(对照组)和核磁共振诊断(观察组),比较两种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结果除骨质增生外,两种诊断方式的半月板变性、半月板撕裂、软组织肿胀、滑膜增厚、软骨病变、关节腔积液、关节面不平和韧带损伤的准确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核磁共振对膝关节常见病变进行诊断可以显著提高结果的准确率,为疾病治疗和预后评价提供科学参考,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膝关节 常见病变 核磁共振 运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检查在膝关节损伤诊断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观察,对所有患者先后进行CT检查、磁共振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膝关节损伤类型检出情况。结果磁共振检查检出99例,检出率为99.00%;CT检查检出82例,检出率为82.00%,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准确率高,可以准确判定膝关节损伤部位、性质,方便快捷,在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磁共振 膝关节损伤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腰椎间盘突出在核磁影像中的具体临床表现,区分其它相关的腰腿临床表现为疼痛类疾病。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主要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采取常规核磁共振诊断分析结果。结果40例患者中共有98个突出椎间盘,其中椎间盘1-2节突出13个、椎间盘2-3节突出17个、椎间盘3-4节突出35个、椎间盘4-5节突出12个、椎间盘5-1节突出21个,观察在椎间孔型、旁中央型的灵敏度在临床上有参照作用。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我省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其具体在核磁共振影像中呈现出显示椎板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并可以三维技术重建椎管与根管的立体形态。从影像学角度来看,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表现有椎间盘后缘变形、硬膜外脂肪消失、硬膜外间隙中的软组织密度增高、硬脊膜囊变形、神经根鞘的受压移位、突(脱)出髓核的钙化。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患者 核磁共振 影像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探究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变化,同时更加了解低血糖脑损伤疾病的治疗和病情变化。方法20例发生低血糖脑损伤24-36小时送至我院的新生儿,其中年龄在两周左右的新生儿15例,年龄在两周至3个月的新生儿5例。20例新生儿均进行了常规的MRI-DWI与MRI项目的动态观察与随访。结果新生儿常见低血糖脑损伤症状为嗜睡,惊厥,其中较为严重出现呼吸衰竭和昏迷的新生儿8例,低血糖脑损伤时的最低血糖为1.02±0.42mmol/L,8例临床症状较为严重的新生儿血糖为0.69±0.38mmol/L。通过脑电图显示症状严重的新生儿电压较为平坦,甚至出现了电静息现象;其他新生儿脑电图显示电压较低,有时间断。14例新生儿可出现顶枕部皮质受累,合并弥漫性皮层受累6例,3例合并丘脑基底节受累。MRI-DWI在病情早期时信号表现为高信号。病情较轻者为顶枕部皮质受累,较为严重者为弥漫性皮质受累,6例弥漫性皮质受累的新生儿再次检查时可见有广泛性的脑萎缩和脑软化,顶枕部皮层受累的新生儿患者有2例发现髓鞘发育不良,8例T1WI与T2WI信号异常,有4例发现DWI信号异常。结论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严重性与血糖的高低成正相关,DWI可以初步反映出新生儿脑损伤程度与情况,可以尽早评估低血糖脑损伤程度。新生儿顶枕部皮质在低血糖脑损伤疾病中较容易受累,病情较重时还可以出现弥漫性皮质受累。

  • 标签: 新生儿 低血糖 脑损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检查患者安全舒适需求的双视角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4月于我院行核磁共振检查的10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把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核磁共振检查护理,研究组应用以安全舒适需求为前提的双视角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舒适度与安全度评分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检查失败率与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是0%、98%,对照组分别是9.8%、84.3%,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为核磁共振检查患者应用以患者安全舒适需求为前提的双视角护理干预能够获得显著护理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舒适度、安全度以及检查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核磁共振检查 安全舒适需求 双视角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CT与核磁共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5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6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予以CT和核磁共振诊断,比较分析两种方法诊断的病灶数量、部位及所需费用等。结果采用核磁共振诊断出病灶总计89例;采用CT检查诊断出病灶总计46例,核磁共振诊断率明显优于CT检查,诊断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核磁共振的诊断率明显高于CT检查,尽管核磁共振费用相对较高,但是综合考虑,核磁共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价值更高。

  • 标签: 核磁共振CT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