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手送管法在儿童静脉留置穿刺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40例需进行静脉留置穿刺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观察组实施单手退针芯送套管法。比较两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疼痛感、留置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而患儿疼痛感评分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穿刺点渗血率、药物外渗率、留置针脱落、送管打折发生率、穿刺套管扭曲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手退针芯送套管法能有效提高儿童静脉留置针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穿刺并发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

  • 标签: 单手退针芯送套管 外周静脉留置针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对PICC带管出院患者进行连续护理管理,为其提供延续护理,以降低导管院外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通过成立以PICC专职护士为主导、多学科专家团队为指导、社区团队维护的导管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在住院期间建立患者置管档案、多元化教育、出院时确定维护医院、制定导管维护计划、出院后由专职护士进行电话随访、全程追踪的连续护理管理。结果2014年1月-2015年12月对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200例使用PICC作为静脉通道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连续护理管理,降低了导管院外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满意度。结论PICC连续护理管理能保障患者安全,降低导管院外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充分体现优质护理内涵。

  • 标签: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有效措施。方法总结了经静脉化疗的108例肺癌患者的护理。结果108例经静脉化疗的肺癌患者,共计化疗次数为356人次,只有1人次发生了化疗药物外渗,其发生率为0.28%。结论我科制定的一系列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措施,只要认真严格执行,可以减少化疗药物外渗,值得推广。

  • 标签: 外周静脉 化疗 药物外渗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护理中外动脉采血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对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的静脉穿刺采血。观察组惠儿采用静脉采血,比较两组患儿采血时的疼痛程度、采血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采血成功率。结果观察组轻度疼痛惠儿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惠儿疼痛程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动脉采血应用于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且新生儿疼痛程度小,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外周动脉采血 新生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导管(PICC)异常拔管原因,分析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30例PICC异常拔管进行分析。结果异常拔管的因素分别是肢体肿胀13例,导管堵塞8例,静脉炎4例,导管脱落3例,可疑导管血液相关性感染2例。

  • 标签: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异常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术后穿刺口渗血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选择我科2013年1月~2015年10月25例住院治疗行介入治疗后穿刺口渗血的患者,分析介入术后伤口渗血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次未完善术前准备引发穿刺口渗血8例,占32%;术中操作问题引发5例,占20%;术后护理不当引发10例,占40%;其他2例,占8%。经精心护理和积极治疗,均痊愈。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分析介入治疗后穿刺口渗血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对策,同时予以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可使事件发生率有效控制,提高患者知识掌握,提高护理安全,保障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外周介入 穿刺口渗血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护理时运用动脉采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 2017 年 5 月 -2018 年 4 月期间所接收的新生儿 60 例作为本次的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的出生时间将其分成两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新生儿分成对照 1 组与对照 2 组,每组人数为 30 人,分别施行常规的股静脉穿刺以及动脉采血的方法,比较两组新生儿的采血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 对新生儿采取不同的采血方法,成功率有明显的变化,在使用动脉采血的小组护理效果要显著优于使用股静脉穿刺的小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要显著的变化,两组之间的对比具体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外周动脉采血 新生儿护理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在门诊小儿输液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4年12月于我院小儿门诊中进行输液的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用静脉钢针输液,比较两组输液的应用效果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在静脉输液全程1例出现渗漏与肿胀现象,不良情况发生率为5%,对照组患儿出现渗漏情况有9例,肿胀情况6例,不良情况发生率为75%,观察组患者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工作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家长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量的比较上,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门诊输液患儿的使用中能有效的减少输液中发生的不良情况,减轻患儿疼痛感,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值得在小儿门诊输液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外周静脉留置 门诊输液 患儿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静脉留置针在病房病人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回顾 2019年 4-6月 210例使用留置针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18例静脉炎症结果, 6例体液外渗,管道堵塞 1案例, 1例皮下血肿。结论 护理实践的严格操作,谨慎的预防措施,护理技能的改进和创新,是减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并发症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静脉留置针在病房病人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回顾 2019年 4-6月 210例使用留置针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18例静脉炎症结果, 6例体液外渗,管道堵塞 1案例, 1例皮下血肿。结论 护理实践的严格操作,谨慎的预防措施,护理技能的改进和创新,是减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并发症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浅静脉输液后拔针及按压方法的改进对患者疼痛反应的影响以及拔针后对皮下出血、淤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内科首次住院静脉输液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顺进针角度中速拔针后再纵向大面积按压(大拇指按压法),按压力度中等,按压时间在5-10min;常规组采用在横向小面积按压的同时用传统的快速拔针后再按压,时间﹤5min。结果两种拔针方法及按压方法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通过改进静脉输液后拔针及按压方法,实验组明显减轻了患者拔针时的疼痛,减少了皮肤出血及皮下淤血,保护了静脉血管。

  • 标签: 外周浅静脉输液 拔针方法 按压方法 疼痛 皮下出血或淤血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439-01摘要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后,冷敷在降低穿刺点渗血、血肿中的作用。方法将200例行PICC的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执行常规操作流程,治疗组术后于穿刺点敷料外使用冰袋(100ml,干毛巾包被)局部冷敷,观察两组术后24小时穿刺点渗血、血肿发生情况。结果24小时后观察,治疗组穿刺点渗血、血肿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PICC术后穿刺点冷敷,可有效降低穿刺点渗血及血肿的发生率。

  • 标签: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冷敷 穿刺点渗血 血肿
  • 简介:摘要本文以外静脉留置针静脉治疗为主题。笔者在近来一年的静脉治疗规范落实中以钢针、静脉留置针的应用现状为据点做了相对的对比、观察、统计和分析,从输液前评估及相关注意事项、输液过程中观察内容、输液结束应用事项进行详细阐述,说明静脉输液治疗做为一个工作程序中穿刺针、皮肤消毒、封管、普遍树立预防感染观念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结果显示,规范落实静脉留置针静脉治疗确实有效减少长期输液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次数,有效减少护士穿刺工作量,增加还给护士、病人的时间,能够即时应对各危重症或者突然变症患者的紧急输液抢救治疗,同时减少刺激性药物经一次性钢针输入后引起的皮肤问题产生的敏感率以及静脉炎的发生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确实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大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另外,居于国情对静脉治疗的历史和发展方向,规范化执行、普遍执行、常态化执行更是护理事业发展进步、符合患者看病治病需求、疼痛人文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 标签: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规范 外周静脉留置针静疗 落实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栓塞介入溶栓治疗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动脉栓塞介入溶栓治疗患者共68例,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实施积极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护理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外动脉栓塞介入溶栓治疗患者,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推广意义。

  • 标签: 外周动脉栓塞 溶栓介入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美国肠与肠内营养协会把机体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乳、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水等七大营养素按比例混合在一个输液袋中,称为全营养混合液(TNA)。静脉已越来越成为输注全营养混合液的重要途径。近2a来我们对46例危重患者和围手术期患者通过静脉进行营养代谢支持,取得满意效果。我们认为短期输注全营养混合液时可优先选用静脉。

  • 标签: 外周静脉 全营养混合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导管异常拔管原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以本院行经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期间发生异常拔管的4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导致异常拔管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经分析,47例异常拔管患者中,因导管堵塞导致25例,占53.2%;因导管脱落导致8例,占17.0%;因穿刺侧肢体肿胀导致6例,占12.8%;因静脉炎导致5例,占10.6%;因过敏反应导致3例,占6.4%。结论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期间,多种原因会导致异常拔管,医护人员应加强对导管及患者的管理,积极预防,降低异常拔管发生率。

  • 标签: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异常拔管 原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静脉输液致渗出及外渗的发生与预防方法。方法: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患者中抽选363例,行常规护理,记录患者出现渗出及外渗的例数,分析原因。再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患者中抽选363例,接受预防性护理,记录患者出现渗出及外渗的概率,对比预防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静脉输液致渗出及外渗发生率(1.38%)明显低于对照组(4.68%),X2=6.75,P=0.0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外静脉输液当中,容易出现渗出及外渗情况,临床上还需要加强预防护理,尽可能减少渗出及外渗的发生,保证患者身体健康。

  • 标签: 外周静脉输液 渗出及外渗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穿刺采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0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采血婴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患者,研究组给予桡动脉穿刺采血方式,对照组给予传统采血方式,并对两组患者疼痛感、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级别进行分析,重度疼痛1例,中度疼痛4例,轻度疼痛40例,对照组重度疼痛14例,中度疼痛8例,轻度疼痛23例,研究组采血成功率为93.33%,对照组给予传统采血后成功率为75.56%,两组数据对比显示,研究组成功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讨论给予新生儿动脉采血有助于降低患者疼痛感以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新生儿临床采血工作中具备重要价值。

  • 标签: 采血 护理 穿刺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留置针输液中实施小组干预对输液外渗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2月-2018年4月接收的60例行小儿留置针输液的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护理,研究组则成立小组对需行留置针输液的患儿进行干预,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静脉外渗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的外渗率(P<0.05);患儿家属护理总满意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的总满意率(P<0.05)。结论针对临床需行留置针进行输液的患儿,采取小组干预的方式可显著降低患儿静脉外渗外渗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 标签: 小组干预 小儿外周留置针 输液 外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镇痛泵用于子宫肌瘤介入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29例患者均在自觉疼痛时给予镇痛药物,观察组29例患者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48h镇痛效果、镇静状态评分以及舒适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48h镇痛总有效率89.65%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镇静状态评分以及舒适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子宫肌瘤介入手术术后应用静脉镇通泵的镇痛效果较佳,可改善患者的镇痛状态,提高舒适度。

  • 标签: 外周静脉镇痛泵 子宫肌瘤 介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