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外周灌注指数在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研究2020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液体复苏治疗的16例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取常规液体复苏治疗的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在外周灌注指数指导下进行液体复苏治疗的8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补液量、治疗后的氧合指数和APACHE II评分、乳酸清除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氧合指数、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APACHE II评分低于对照组,补液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外周灌注指数的指导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外周灌注指数(PI)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行液体复苏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5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科先后顺序编号,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PI指导组(35例)。两组患者均依据临床指南进行集束化治疗,在应用抗菌药物前留取痰液、尿液、血液等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等治疗。两组均需在6 h内达到以下全部复苏目标:尿量>0.5 mL·kg-1·h-1,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1 mmHg≈0.133 kPa),中心静脉压(CVP)8~12 mmHg,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0.70。常规治疗组达标后不再进一步复苏;PI指导组在上述目标的基础上新增外周PI指导液体复苏,并维持PI≥1.4。对比两组患者液体复苏6 h前后的心率(HR)、CVP、MAP、ScvO2、血乳酸(Lac)、开始液体负平衡时间以及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病死率和28 d病死率。结果液体复苏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液体复苏6 h后,PI指导组HR略低于常规治疗组(次/min:96.5±12.1比97.7±7.9),MAP、ScvO2和CVP均略高于常规治疗组〔MAP(mmHg):83.2±6.2比82.1±7.5,ScvO2:0.661±0.077比0.649±0.051,CVP(mmHg):10.8±2.7比10.4±2.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I指导组Lac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mmol/L:4.8±1.3比5.9±1.4,P<0.05),且开始液体负平衡时间明显早于常规治疗组〔d:3.0(2.0,3.0)比3.5(3.0,4.0),P<0.05〕。PI指导组ICU内病死率和28 d病死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ICU内病死率:37.1%(13/35)比50.0%(15/30),28 d病死率:57.1%(20/35)比60.0%(18/3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外周PI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重要指标,PI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更能降低Lac水平,缩短开始液体负平衡时间,降低液体过负荷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外周灌注指数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01月-2023年12月为研究病例时间段,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100例心源性休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样本量为50,常规治疗)、观察组(样本量为50,外周灌注指数指导治疗),以液体复苏指标作为观察指标展开对比分析。结果:经对液体复苏指标加以细致观测,观察组HR实际数据、MAP实际数据、CAP实际数据和对照组所获数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Lac实际数据显著较对照组实际数据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源性休克患者采取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中利用外周灌注指数进行指导,能够有效改善其病情,在临床中具有借鉴及应用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脓毒症休克(阳虚型)患者和资料中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对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CRT)、皮肤花斑指数、外周灌注指数(PI)的影响。方法:将本院于2020.8-2022.7收治的脓毒症休克(阳虚型)患者共6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参附组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CRT、PI、皮肤花斑指数变化。结果:分析两组治疗后的CRT、PI、皮肤花斑指数可见,参附组CRT、皮肤花斑指数明显更低,PI明显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脓毒症休克(阳虚型)患者治疗中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PI,降低CRT以及皮肤花斑指数,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简介:目的:比较前列腺外周带癌与正常组织的广延指数和单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参数的差异。方法:25例外周带前列腺癌确诊患者行DWI检查,b值为0、500、1000、2000s/mm2。通过单指数模型计算前列腺癌和正常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广延指数模型计算分布扩散系数(distributeddiffusioncoefficient,DDC)和校正系数α值。比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ADC值、DDC值和α值(范围0~1)的差异,评价各组织中ADC值与DDC值的差异和相关性,并比较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之间ADC值和DDC值标准化差值。结果:共30个前列腺癌病灶、34个正常外周带组织纳入研究。前列腺癌组织ADC值[(0.73±0.14)×10^-3mm^2s]、DDC值[(0.62±0.20)×10^-3mm^2s]和α值(0.65±0.10)均显著低于正常外周带[(1.43±0.25)×10^-3mm^2s、(1.49±0.20)×10^-3mm^2s、0.86±0.09;均P〈0.05)]。前列腺癌组织的ADC值明显高于DDC值,正常外周带组织的ADC值低于DDC值(均P〈0.05)。在前列腺癌及正常组织中,ADC值与DDC值均密切相关(R2=0.98、0.98,均P〈0.05),前列腺癌组织的ADC值和DDC值的标准化差值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结论:广延指数模型DWI为鉴别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提供了更多信息,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率。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分析利用多普勒技术检测肝动脉的血流灌注指数(DPI),研究其对肝脏病变诊断利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治疗的80例肝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肝硬化伴结节病灶,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肝动脉的DPI,确定DPI判断结节良性、恶性标准,同时结合患者结节的病理检验结果,探讨其价值。结果经过病理分析,80例肝硬化结节病灶中,有32例为癌性病灶,有48例为良性病灶,同时分析DPI,DPI≥0.30诊断结节性病灶敏感性90.8%、特异性88.1%、准确性90.4%、阳性预测值84.7%、阴性预测值92.2%。结论通过分析,DPI作为在临床上诊断鉴别肝硬化的结节良恶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简介:目的评价踝肱指数(ABI)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下肢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PAOD)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择73例ESRD患者,其中血液透析组42例,非透析组31例,采用HDI5000超声仪和5~10MHz的超声探头依次探测患者双侧髂动脉、股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和足背动脉的内膜、内径、收缩期峰速、舒张末期流速、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以及测定双侧肱动脉(造瘘者仅测非造瘘侧)、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收缩压,计算ABI.根据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诊断患者下肢是否为PAOD,以此为标准判断ABI诊断下肢PAO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多普勒超声检测显示,50.68%(37/73)ESRD患者下肢PAOD,其中血液透析组50%(21/42),非透析组51.61%(16/31).以ABI≤0.9为诊断下肢PAOD标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81.08%和97.22%,Kappa指数0.78.结论ESRD患者下肢PAOD非常常见,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ABI是筛选ESRD患者下肢无症状PAOD的可靠方法.
简介:摘要瘦素是一种由ob基因编码,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分泌的多肽类激素。瘦素主要通过作用于下丘脑发挥降低食欲、促进能耗、减轻体重的作用。除中枢外,瘦素还能通过外周组织和器官,如脂肪组织、胰腺、肝脏、骨骼肌、免疫细胞和心血管等,发挥促进葡萄糖摄取利用、促进脂解和脂肪酸氧化、减少脂质沉积、抑制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糖素、促进免疫系统T、B细胞发育及炎症因子产生等作用。经外周给予瘦素,能改善脂肪营养不良、先天性瘦素缺乏症及包括神经性厌食症在内的获得性瘦素缺乏症患者的代谢异常。对瘦素外周效应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瘦素的功能,加深对瘦素的认识,而且可为研发基于瘦素的减肥药物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外周留置针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维护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外周留置针护理专业视角出发,分享实践经验和总结,包括外周留置针的基础知识、使用技巧、临床实践和总结与展望等方面。希望能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共同提高外周留置针护理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静脉保护策略在预防多巴胺致外周静脉炎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50例患者,按住院号的奇偶数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实行外周静脉保护策略,对照组采用传统处理方法,对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及治愈情况、建立静脉路次数及患者对硫酸镁湿敷的主观舒适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静脉炎发生情况及静脉炎治愈时间上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建立静脉路次数及患者对硫酸镁湿敷的主观舒适度上比较,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建立静脉路次数更少、患者对硫酸镁湿敷的主观舒适度更高。结论临床在外周静脉输注多巴胺时应实行外周静脉保护策略,以提高护理质量。
简介:目的:末梢灌注指数(tipperfusionindexTPI)是将指(趾)脉搏血氧饱和度探头采集的容积波形用数学方法经计算机处理后转化成数字为0-100的指数,本研究通过体位改变探讨TPI用于监测交感张力变化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健康自愿者50例,依次行坐,蹲,站,躺,坐体位改变,每间隔2秒记录一次SpO2,HR和TPI,每种体位改变后记录30秒;计算体位改变前后HR和TPI的最大变化值(△HR和△TPI)和相应时间(T△HR和T△TPI)。以△HR或△TPI的变化幅度>5%定为HR或TPI反映交感张力变化阳性。结果:体位改变时HR反映交感张力交感张力变化阳性。结果:体位改变时HR反映交感张力变化的灵敏度为84.5%,TPI为98%,△TPI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HR的变化幅度(P<0.05)。而T△TPI和T△HR(P<0.05)。△HR和△TPI之间呈负相关(r=-0.721,p<0.01);△HR和T△HR之间及△TPI和T△TPI之间呈正相关(r=0.437和0.0414,p<0.01)。结论:TPI与HR变化均可反映交感张力的变化,而且TPI比HR更迅速,灵敏。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了25例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认为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有利于配合抢救,又能快速给药,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