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确认实验室能够正确应用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检测该偏酸性胶囊。方法:按GB 4789.2—2016[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四部[2],人为添加目标微生物,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到臻源胶囊样液中,采用A、B两种前处理方式,A是不调节PH,按GB 4789.2方法检测,B是样品稀释后,将样品匀液的pH调节在6.5~7.5之间后按GB 4789.2方法检测,两种方式分别连续进行三次独立实验,计算其回收率。回收率在0.5-2之间,则该方法适用;回收率不在这个范围,则该方法不适用。结果:按A方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不同程度抑制,回收率不达标。按B方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没有抑制,回收率达标。结论:应用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检测该偏酸性胶囊,样品前处理需将样品匀液的pH调节在6.5~7.5之间。
简介:摘要:临床医学检验专业的实习阶段是巩固理论知识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在新的形势下,检验专业实习带教呈现出新的特点。通过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实习带教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态度和从事实验室诊断工作的基本能力,培养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独立工作的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课题针对微生物临床检验标本采集以及相关的技术进行探讨。方法:课题在研究的过程当中,使用随机筛选的方法,对于我院开展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的医护人员的实际情况作为调查的内容。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这些医护人员,在开展微生物临床检验标本采集以及相关技术操作期间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以及分析。结果: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探讨,可以发现微生物检验的临床标准采集过程存在的问题比较复杂,它直接影响到了采集的质量以及最终的检验结果。结论:要想整体提高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的效果以及技术的优化效果,那么在对医护人员进行管理时,就需要通过加强培训力度,提高监督效果以及加强环境管理的方法,让每一个医护人员都认识到微生物临床标本采集的重要性,并且通过科室交流的方法,不断的完善管理的制度。
简介:摘要:综述了微生物发酵生产紫杉醇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的生物多样性、真菌细胞发酵生产紫杉醇的优势,同时也对如何改良内生真菌菌种性能和优化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以提升其产紫杉醇的能力,作出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对应的技术,完善采集策略。方法:以我院涉及微生物检验中标本采集工作的医护人员5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就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其所参与的临床标本采集工作相关状况进行调研,并就采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明确,结合实际状况来对标本采集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策略。结果: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有采集标本数量不对、对标本保存方法掌握不准确、采集血液标本未按照规范进行、其他问题等,根据这些问题来进行技术研究,并提出标准完善、强化培训、加强科室交流、做好管理、提高检验技术等方式途径来加以改善。结论:根据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研究,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式,有助于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简介:摘要:药品安全管理是民生问题,国家“十四五”规划要求,提高食品药品等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产品和服务一直都是难点问题,主要原因是化学和制药厂的制造业务管理不完善。化学药品质量与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有较大的关系,要想保证药品安全性就要对生产环境,操作环境进行分析,总结趋势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要了解质量控制要求,针对当前存在的不足进行处理,指导化学制药厂卫生清洁和实践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的实际临床中的实际作用;方法:从我院于2021年3月-2022年9月接治的患者中选取100例出现感染问题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中的对象,以随机的形式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护理策略不变,而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中则在正常护理工作基础上,开展微生物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感染情况与治疗后的感染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感染程度对比结果不具备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感染控制率观察组要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手段有着极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对于感染控制效果提升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的实际临床中的实际作用;方法:从我院于2021年3月-2022年9月接治的患者中选取100例出现感染问题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中的对象,以随机的形式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护理策略不变,而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中则在正常护理工作基础上,开展微生物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感染情况与治疗后的感染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感染程度对比结果不具备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感染控制率观察组要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手段有着极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对于感染控制效果提升有十分显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