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急性脑卒中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感染部位、病原菌检查结果、医院感染对预后的影响;同时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呼吸(38.9%)和泌尿道(31.1%)最常见。送标本175份,检出病原菌121株,革兰阴性菌53株,革兰阳性菌51株,真菌17株;年龄大、意识障碍、出血性脑卒中、卧床时间长、合并基础疾病、吞咽困难、实施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是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感染组死亡16.7%高于非感染组中的3.9%。结论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感染患者的死亡率增高,应针对感染特征进行预防,注重对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头孢匹罗抗感染应用。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适用于对本品敏感的葡萄球菌、链球菌、粪肠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布兰汉球菌属、大肠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克雷白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变形菌属、摩根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不动杆菌属和拟杆菌属等引起的以下感染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淋巴管(结)炎、肛门周围脓肿、外伤和手术创伤等(浅表性)二次感染;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支气管扩张(感染时),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二次感染、肺炎、肺脓肿、脓胸;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胆囊炎、胆管炎、肝脓肿;腹膜炎、骨盆腹膜炎、直肠子宫凹陷脓肿、子宫内感染、子宫旁结缔组织炎、前庭大腺炎和髓膜炎。
简介:摘要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NICU院内感染的第三位原因,严重影响新生儿健康,甚至威胁新生儿生命。为提高新生科医护人员对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认识,本文对近年来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学术研究进行综述。随着极低体质量儿救治水平的提高,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日益突出的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高危因素,认为低胎龄儿、极低体质量、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胃肠外营养、气管插管、以及长期应用抗生素特别是三代头孢菌素而致的肠道菌群失调等与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与有关。近年来,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用于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治疗上尚没有一致的意见,不少学者提出预防性治疗的可行性。
简介:摘要院内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口腔科门诊院内感染与口腔科医疗护理质量及广大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口腔科门诊的院内感染是一项重大任务。口腔科门诊医务人员所面对的是众多的未知的HBV、HCV、HIV感染或病原携带者前来就诊,他们的血液唾液都可能含有致病因子,使病人和医务人员有感染的机会。所以,口腔科院内感染重在预防。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科院内感染控制的措施。通过对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进行自我防护,杜绝院内感染和职业感染的发生。方法强化管理体系,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责任心,设置布局合理化。口腔科医护人员在回收用过的污染物品器械时必须带防护用具帽子、口罩、面罩、手套、围裙等,避免在消毒清洗过程中的飞溅污染,对用过的锐利器械连同治疗盘一起收回避免走动传递时的相互刺伤,并分别包装,如发生刺伤意外,应立即处理伤口,并及时上报院内感染科,采取预防处理,做到人人都熟知应急处理程序,提高对HIV、HBV、HCV的高度重视。结果近五年来,通过医护人员自觉主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认真执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把好消毒灭菌质量关,规范医疗技术操作,所以没有引起医护人员自身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结论强化管理体系,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责任心,设置布局合理化,是防止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据统计,口腔科医务人员因接触HBV患者发生污染机会可增3~6倍。口腔科医务人员血清HBsAg阳性率是其他科室人员的4倍1,是感染HIV、HBV、HCV的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