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本文在分析“钉钉”平台使用效果的基础上,根据省教育厅《关于防控疫情延迟开学期间在全省中小学全面实施线上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浙教防控办函〔2020〕7号)和省教研室《延迟开学期间普通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工作提示》精神,充分利用“钉钉”平台,在疫情期间与幼儿进行“云”上师幼互动教学模式,让幼儿居家有“乐趣”;师幼交流有“真情”;亲子陪伴有“质量”。真正体现“停课不停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髓芯减压硫酸钙人工骨植入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本研究114例研究对象均来自2020年1月-10月阶段我科室收入的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包括52例患者64患髋)和对照组(包括52例患者65患髋)。对照组患者给予髓芯减压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髓芯减压硫酸钙人工骨植入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前的Harris评分、VAS评分,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尺动脉近端穿支解剖学特点及以其为蒂的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东莞市长安新安医院2011年10月—2019年3月应用尺动脉近端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18~49(32.33±12.11)岁。手背伤5例,手指伤25例;机械冲压伤18例,重物砸伤7例,车祸2例,化学烧伤3例。皮肤缺损面积2.5 cm×2.0 cm~9.0 cm×4.5 cm,应用皮瓣面积3.0 cm×2.5 cm~10.0 cm×5.5 cm。术中观察尺动脉近端穿支解剖学特点,包括位置、类型、毗邻、管径、血管蒂长度等,总结规律。术后随访皮瓣外观及功能,评定标准采用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和皮瓣功能10项检查。结果尺动脉近端穿支位于肱骨内上髁下端8.0~10.2(8.60±1.61)cm处,出现率100%。穿支类型以肌间隙型最多,占86.6%(26/30),有2条静脉伴行,邻近穿支之间多呈减小口径的树状吻合。穿支起始处外径0.5~1.0(0.76±0.11)mm,血管蒂长2.5~4.0(3.67±0.37)cm。30例患者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6~26个月,平均15.2个月。皮瓣色泽正常,质地良好,厚薄适中,两点辨别觉9~13 mm。Michigan手部外观问卷评价:非常满意19例、满意10例,满意率96.7%(29/30);皮瓣功能10项标准评定:优19例、良9例,优良率93.3%(28/30)。供区外观影响小、功能无异常。结论尺动脉近端穿支定位准确、出现率高、易切取,该穿支皮瓣适用于手及前臂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膝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从2020年1月-2021年5月我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膝关节镜下清理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对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两组实施不同手术模式后,观察组术后3个月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术应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研究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发生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与肩峰形态及肩峰下间隙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骨科采用肱骨近端钛板治疗的6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男40例,女22例;年龄35~71岁,平均53.5岁;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38例,四部分24例。根据Nikolaus提出的标准判定患者术后SIS的发生情况,并将其分为SIS组和Non-SIS组,在术后X线片上观察肩峰形态并测量肩峰下间隙[肩峰-大结节间距(AGI)、肩峰-钛板间距(API)],并分析其与发生SIS的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及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SIS组患者18例,Non-SIS组患者44例;SIS组中Ⅰ型肩峰3例,Ⅱ、Ⅲ型肩峰15例;Non-SIS组中Ⅰ型肩峰20例,Ⅱ、Ⅲ型肩峰24例。SIS组中Ⅱ、Ⅲ型肩峰患者比例(15/18)显著高于Non-SIS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S组患者的AGI及API分别为(11.6±2.1)、(14.2±2.4)mm,明显小于Non-SIS组患者的(15.7±2.8)、(18.5±3.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S是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常见并发症,肩峰形态异常(Ⅱ、Ⅲ型肩峰)、骨折复位欠佳(AGI变小)、钛板放置过高(API变小)等均为术后发生SIS的重要诱发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早期疗效,为该病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州市长乐区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手术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患者,共34例(三部24例,四部10例),其中锁定钢板固定19例(三部分13例,四部分6例),髓内钉固定15例(三部分11例,四部分4例),术后采用快速康复管理方案,术后1~15 d每天清晨6∶30对患者进行VAS评分;术后3、7、15、30 d及60 d采用Neer肩关节评分进行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肱骨近端颈干角及术后1、2、3个月的关节活动时疼痛情况,予以分析比较。结果髓内钉组患者在术后4~6 d VAS评分低于锁定钢板组(P<0.05),锁定钢板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时发生活动时疼痛的比例高于髓内钉组(P<0.05);在术后7 d,髓内钉组患者的Neer肩关节评分较锁定钢板组高(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钢板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肱骨近端颈干角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骨折在术后短时间内的伤肢疼痛程度更小,肩关节活动度恢复更快,更有利于术后的快速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完全腹腔镜与开放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法治疗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18~80岁;(2)术前经胃镜和活检证实为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不可内镜下切除并接受根治性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3)腹部增强CT诊断为cT1~2N0M0;(4)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态评分<2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1~2级;(5)同意行近端胃切除术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已行新辅助放化疗、患有严重精神疾病和资料不全者。根据上述标准,分析2010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通外科治疗的连续84例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1例接受开放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开放手术组),23例接受完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完全腹腔镜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结果84例患者中,男74例,女10例。Siewert Ⅱ型43例,Siewert Ⅲ型41例。开放手术组和完全腹腔镜手术组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合并症、肿瘤分化程度、Siewert分型和肿瘤分期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完全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较开放手术组长[(223±21)min比(161±14)min,t=15.352,P<0.001],但术中中位出血量[195(150,215)ml比208(192,230)ml,Z=2.143,P=0.032]较少,术后排气时间[(2.8±0.7)d比(3.3±0.9)d,t=2.477,P=0.015]较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淋巴结检出数、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完全腹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分别有2例(8.7%,吻合口漏和肠梗阻各1例)和5例(8.2%,分别为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各1例,切口感染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03,P=0.231)。术后中位随访41.2(12.8~110.5)个月,开放手术组中有1例(1.6%,1/61)出现明显反流症状,完全腹腔镜手术组无一例出现反流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4,P=0.422);完全腹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分别有1例(4.8%,1/21)和4例(7.1%,4/56)出现反流性食管炎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5,P=0.477)。结论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术手术安全可行,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比较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早期疗效,为该病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州市长乐区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手术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患者,共34例(三部24例,四部10例),其中锁定钢板固定19例(三部分13例,四部分6例),髓内钉固定15例(三部分11例,四部分4例),术后采用快速康复管理方案,术后1~15 d每天清晨6∶30对患者进行VAS评分;术后3、7、15、30 d及60 d采用Neer肩关节评分进行肩关节活动度评分,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肱骨近端颈干角及术后1、2、3个月的关节活动时疼痛情况,予以分析比较。结果髓内钉组患者在术后4~6 d VAS评分低于锁定钢板组(P<0.05),锁定钢板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时发生活动时疼痛的比例高于髓内钉组(P<0.05);在术后7 d,髓内钉组患者的Neer肩关节评分较锁定钢板组高(P<0.05);髓内钉组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钢板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肱骨近端颈干角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骨折在术后短时间内的伤肢疼痛程度更小,肩关节活动度恢复更快,更有利于术后的快速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探讨动脉端端吻合与端侧吻合法在旋髂浅动脉(SCIA)浅支穿支皮瓣移植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应用SCIA浅支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21例,皮瓣切取面积为3.5 cm×7.0 cm~9.0 cm×18.0 cm。根据受区主干动脉上壁或前壁有无与皮瓣动脉匹配的分支,分为2组。端端吻合组:皮瓣动脉与受区主干动脉分支端端吻合10例;端侧吻合组:皮瓣动脉与受区主干动脉端侧吻合11例。皮瓣静脉与受区主干动脉的伴行静脉端端吻合,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门诊随访6个月~1年,观察皮瓣成活情况、皮瓣及供区的外形和功能。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端端吻合组10例皮瓣全部成活;端侧吻合组11例皮瓣有2例发生静脉危象,探查见静脉血栓形成,动脉端侧吻合口血流通畅,无栓塞, 1例重新吻合静脉后成活,1例再次静脉危象时改腹部带蒂皮瓣。术后随访6个月~1年,两组皮瓣及供区的外形和功能无差异。SCIA浅支动脉口径、受区动脉分支或侧口口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端端吻合组吻合时间(16.70±1.34)min,短于端侧吻合组吻合时间(23.73±1.6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SCIA浅支穿支皮瓣移植中,如果受区主干动脉上壁或前壁有与皮瓣动脉匹配的分支,皮瓣动脉首选与其端端吻合,因无需侧口制作,操作更熟练,吻合时间短;否则与受区主干动脉行端侧吻合。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钉钉平台联合CBL教学法对眼科学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级临床本科专业来我院眼科进行临床见习的15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钉钉平台联合CBL教学方法学习前后学生的临床测试成绩,并进行满意度调査。结果 通过钉钉平台联合CBL教学法后,传统组临床实践、病例分析及综合成绩上均低于钉钉平台联合C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钉钉平台联合CBL教学法得到见习生广泛认可(84.31%),其中对病例分析认可程度最高86.66%。结论 钉钉平台联合CBL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眼科临床见习生临床操作和病例分析能力,对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汉字中的形近字使用易混淆,增加了教师识字教学的难度;用词错误率高使得学生的习得性无助感增加,降低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如何辨析形近字已经成为了提高识字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关键。要想攻破这一重难点,归根究底就是要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识字兴趣,让学生快乐学汉字。针对乐学形近字,我主张实施三部曲:自主预习找难点,形式多样乐中学,巩固归纳记牢固。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ncer, MTC)的超声特征并分析其对MTC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8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收治并经手术确诊的91例MTC患者(共103个结节),其中男36例,女55例,收集其术前超声影像学特征及血清降钙素水平。采用SPSS 22.0,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比或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及秩和检验。结果103个MTC结节中83.5%(86/103)分布于中上极,低回声占比78.6%(80/103),81.6%(84/103)存在钙化,74.8%(77/103)的结节可探及丰富的血流信号(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 Ⅱ~Ⅲ级),纵横比<1占比91.3%(94/103),实性占比87.4%(90/103),彗尾征占比35.0%(36/103),术前血清降钙素检测阳性率为86.8%(79/91)。不同TI-RADS分级的MTC结节组间对比显示超声影像特征中形态(P=0.001)、边界(P=0.012)、囊性(P=0.004)、彗尾(P<0.000),淋巴结(P<0.000)和CDFI血流信号(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下MTC多表现为位于腺体中上极的单发、实性、低回声类圆形大结节,伴粗大钙化灶及丰富的血流信号,周围可伴彗尾征,淋巴结转移几率高,经超声筛查可疑结节进一步接受血清降钙素检查明确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治疗方案制订与转归的关键要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20年3月湖南省人民医院乳甲外科收治的23例MTC患者病例资料、典型病例的临床特点及生存随访结果,结合ATA等指南对MTC治疗方案和转归进行分析。结果23例MTC中,有22例(95.65%)术前血清降钙素(calcitonin,Ctn)不同程度的升高;15例(65.22%)术前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不同程度的升高;3例(13.04%)术前超声及增强CT提示颈部有可疑异常淋巴结;2例(8.70%)术中探查可见包膜侵犯。23例中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1例、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2例、甲状腺全切术3例、甲状腺全切术+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1例、甲状腺全切术+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13例、甲状腺全切术+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单侧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3例。8例(34.78%)术后出现复发,其中有7例为第一次手术不规范导致。2例术前Ctn明显升高,仅行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未见复发。结论规范化的手术治疗是MTC生物治愈的关键,但也不能简单参照如Ctn等单一因素来决定手术方式,MTC现代治疗方案需同时遵循规范化原则及个体化原则来制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髓外复发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280例行allo-HSCT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原发病、移植前疾病状态、染色体、预处理方案、供者类型、移植前髓外浸润、移植物抗宿主病等指标。应用log-rank检验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80例患者中髓外复发20例,复发率为7.14%(20/280),中位时间为移植后7.5 (1~123)个月。髓外复发患者16例死亡,病死率80%(16/20)。单因素分析中,疾病类别、第2次完全缓解(CR2)/进展期、移植前髓外浸润、预处理不含全身放疗、染色体异常与髓外复发显著相关(P<0.05)。Cox回归显示,CR2/进展期(RR=3.468, 95%CI 2.189~7.786)、染色体异常(RR=1.494, 95%CI 1.020~2.189)、移植前髓外浸润(RR=8.627, 95%CI 3.921~18.452)为髓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髓系白血病allo-HSCT后髓外复发的预后较差,联合治疗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早期评估预防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小腿近端自由设计穿支皮瓣连续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20年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收治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并在小腿近端自由设计穿支皮瓣转移覆盖其供区。术后观察受区及供区早期皮瓣成活情况,并对后期形态、感觉、足踝部活动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共对11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这种皮瓣连续转移的方式进行修复。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41±3)岁,创面面积3.0 cm×5.0 cm~7.0 cm×10.0 cm,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面积4.0 cm×10.0 cm~9.0 cm×17.0 cm,小腿近端穿支皮瓣面积4.5 cm×6.5 cm~5.5 cm×10.5 cm。术后所有皮瓣均一期成活,未发生感染、血管危象、皮瓣坏死等情况。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36个月,平均10.2个月,皮瓣形态和感觉恢复良好,未见瘢痕挛缩,足踝部皮瓣两点辨距觉为13~18 mm,踝关节背伸30°~45°、跖屈35°~45°,内、外翻角度均为30°~40°,未影响踝关节活动。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以安全而有效地修复足踝部创面,小腿近端自由设计穿支皮瓣可以较好地修复供区,而且不牺牲主干血管。两种皮瓣连续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既可获得良好的外观,同时又减少了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