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分析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和外源性胰岛素抗体综合征(EIAS)的临床特征,探讨这两种综合征的异同点。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22例临床诊断为IAS(n=13)和EIAS(n=9)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C肽、餐后2 h C肽、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及低血糖自发缓解比例。采用t检验或χ²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IAS组及EIAS组年龄、男女比例和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4.2±1.8)比(10.2±5.1)mmol/L,t=3.254,P<0.01]、餐后2 h血糖[(9.6±4.9)比(19.3±6.6)mmol/L,t=5.240,P<0.01]和HbA1c [(6.9±1.9)%比(12.6±1.3)%,t=4.454,P<0.0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空腹胰岛素[923.5(287.1,3 714.4)比480.0(278.9,851.9)mU/L]、空腹C肽[5.1(3.3,13.2)比4.1(1.8,6.8)ng/ml]、负荷后2 h胰岛素[4 069.0(835.5,6 921.3)比968.7(381.1,3 113.0)mU/L]、餐后2 h C肽[14.6(12.3,24.4)比7.6(2.6,16.3)ng/ml]、空腹胰岛素/C肽摩尔比值(5.3±6.6比3.4±2.2)和负荷后2 h胰岛素/C肽摩尔比值(5.7±6.0比4.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低血糖自发缓解的比例[69%(9/13)比67%(6/9)]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S与EIAS除了血糖存在差异,其人口学、胰岛素、C肽、自发缓解率、治疗策略和预后均无明显差异。
简介:患者,女性,27岁,因"孕26周,发现血糖升高伴注射胰岛素后出现风团半月"入院。患者于孕24周时在当地妇幼保健院常规产前检查时,查空腹手指血糖达7.1mmol/L,当时无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glucosetolerancetest,OGTT)示空腹血糖6.7mmol/L,1h血糖11.3mmol/L,2h血糖10.2mmol/L,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经饮食控制后,给予"诺和灵30R早8U,晚6U餐前15min皮下注射"治疗。注射后第2天(d2)腹部注射部位皮肤即出现风团,色红,直径0.5~1cm,伴有瘙痒,风团1~2d后自行消退,更换注射部位至上臂后仍出现风团,考虑"胰岛素过敏"。先后换用优泌乐25/75、诺和锐30、诺和锐、优泌乐及诺和灵R皮下注射后均在注射部位皮肤出现局部瘙痒性风团,其中诺和灵R反应稍轻,风团颜色浅,直径稍小。既往有"金属、啤酒"过敏史,主要表现为金属拉链接触皮肤后出现红色丘疹,饮啤酒后全身瘙痒性风团,其母亲有糖尿病史。孕前体重指数(BMI)25.6,入院时BMI27.5。体格检查:脉搏86次/min,血压100/60mmHg,心肺未闻及异常,腹部及双上臂皮肤可见数个直径约1cm风团。入院后查血清总IgE186kU/L;生化常规示:空腹血糖7.97mmol/L,总胆固醇5.88mmol/L,三酰甘油2.30mmol/L。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胰岛素泵和多次注射胰岛素治疗儿童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7年2月,选择胰岛素泵治疗的对象29例,纳入观察组,选择同期采用皮下多次注射的对象29入组,纳入对照组。结果出院前,组内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bAlc、C肽、INS高于治疗前,组间对比观察组HbA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P<0.05)。观察组的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偏低(<3.9mmol/L)或偏高(>10mmol/L)血糖占13.8%、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3.4%,低于对照组的41.4%、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儿童糖尿病疗效更好,且可以降低注射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以及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纳入的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56例,A组采取甘精胰岛素,B组采取预混胰岛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差别(P>0.05);但治疗后各指标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无差别(P>0.05),但A组胰岛素每日剂量、低血糖发生率均较B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甘精胰岛素以及预混胰岛素治疗均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甘精胰岛素每日剂量较小,有效避免低血糖情况,安全性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胰岛素泵与普通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DKA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普通胰岛素组(n=40例)在常规措施上加用常规小剂量普通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胰岛素泵组(n=40例)在常规措施上加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泵入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血酮转阴时间、尿酮转阴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胰岛素泵组血糖达标时间(5.5±2.2h)明显快于普通胰岛素组(7.8±2.3h)(P<0.05),胰岛素泵组血酮和尿酮转阴时间(8.4±2.6h,27.5±6.3h)也明显早于普通胰岛素组(12.8±2.6h,35.1±7.7h)(P<0.05),且胰岛素泵组低血糖发生率(0.9±0.3次/人)明显低于普通胰岛素组(1.8±0.4次/人)(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DKA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小剂量普通胰岛素滴注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的护理教育干预。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0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胰岛素治疗,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注射胰岛素护理教育干预,观察两组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使用知识,并对数据作以分析。结果:研究组胰岛素注射部位、胰岛素笔的使用、胰岛素的保存、注射器及针头的处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教育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患者胰岛素使用方面知识,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甘精胰岛素结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两组,对照组进行门冬胰岛素治疗,研究组进行甘精胰岛素结合门冬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血糖水平。结果 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0%、6.3%,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糖水平均明显降低,但较对照组,研究组血糖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甘精胰岛素结合门冬胰岛素治疗,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安全性较高。因此,甘精胰岛素结合门冬胰岛素治疗值得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80名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治疗模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观察组(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治疗,n=40),另一组为对照组(门冬胰岛素治疗,n=40),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在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空腹、餐后2h)对患者血糖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血糖达标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采用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方案,对于控制血糖,作用显著,方案值得推荐。
简介:摘 要:目的:对比分析胰岛素皮下注射和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5月-2022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5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糖指标优于参照组。两组临床指标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优于参照组。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通过胰岛素皮下泵输注治疗,比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具有更加明显临床治疗优势,不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还可以减少患者低血糖现象的出现,让患者血糖情况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人胰岛素与胰岛素类似物用于胰岛素泵对初诊2型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经济性对比。方法选择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2例患者。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的血糖水平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FBG,餐后2h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实际,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降糖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胰岛素与胰岛素类似物用于胰岛素泵对初诊2型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均能显著控制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