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脊柱外科手术后,高质量的围术期护理如何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通过文献回顾和临床实践分析,本研究指出,综合性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策略能显著提高术后康复效果。文章首先介绍了围术期护理的基本概念及在脊柱外科领域的重要性;其次,详细阐述了围术期各阶段(术前准备、术中监测与支持、术后恢复)的关键护理措施及其作用机制;最后,基于案例分析,讨论了个性化护理计划对于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意义,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简介:[摘要 ]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然而对于顽固性的腰腿痛反复发作,或伴有足下垂,马尾综合症等神经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考虑手术治疗。目前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最广泛的标准术式,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多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然而大部分病人术后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腰腿痛症状。早期合理有效的术后护理及术后早中期的术后康复指导则直接影响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及远期疗效。通过对我院 2017—2019 年进行腰椎融合术的术后护理经验的总结,介绍腰椎融合术术后的预防护理,通过一系列术后护理、康复训练、功能指导锻炼,有效地减少了术后患者并发症,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治疗多种术式的椎体成形术对于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已经确诊的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随机分为2组,其中一组患者接受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定位PVP组;另一组患者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为PKP组。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1。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腰部疼痛症状减轻,24小时后,两组患者都可下床走动。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后发现,两组评分均下降,而PKP组的评分下降幅度明显比另一组多(P<0.05)。手术前与手术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明显得到修复。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相比较发现,PKP组明显少于PVP组的术后并发症。结论椎体成形术对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引起的脊柱骨折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相比较之下,PKP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PVP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研究椎间盘镜术与椎间孔镜术在脊柱微创手术中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2022年7月-2023年7月收治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名脊柱手术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椎间盘镜术),观察组(椎间孔镜术)。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期间指标、疼痛缓解程度等关键指标。结果 椎间孔镜术的术后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使用椎间孔镜在脊柱微创手术中进行检查和治疗的观察成像,椎间孔镜术在脊柱微创手术中术后恢复和疼痛缓解上优于椎间盘镜术。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胸腰椎多节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术治疗。测量患者手术前后后凸角度数、椎体前缘高度,用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系统评价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前后凸角度为(18.03±1.98)°,椎体前缘高度(21.07±3.10)mm;术后6个月后凸角度为(6.01±1.33)°,椎体前缘高度为(31.79±2.54)mm。术后6个月,患者的后凸角度明显下降,椎体前缘高度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8.02、15.28,P均<0.05)。术前Frankel分级为A级20例、B级14例、C级21例、D级9例、E级6例;术后Frankel分级为A级16例、B级7例、C级8例、D级9例、E级30例,术后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1,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骨折围术期的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病患76例,按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干预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主演时间及VAS疼痛评分、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不良发率7.89%,少于对照组28.95%(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2.11%,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1.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围手术期效果良好,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简介:目的评价骨盆固定术在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患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神经性脊柱侧凸患儿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3组,第1组:骨盆倾斜度>15°,行骨盆固定术;第2组:骨盆倾斜度>15°,未行骨盆固定术;第3组:骨盆倾斜度<15°、未行骨盆固定术.采用脊柱后路松解加骨盆固定手术,骨盆固定术采用髂骨钉固定.结果3组患儿术后Cobb's角及末次随访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Cobb's角的矫正丢失度没有明显差异.3组术后骨盆倾斜度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在末次随访时比较,第2组与其他两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骨盆倾斜度<15°的患儿不需加行骨盆固定术也能保持良好的脊柱矫形与骨盆平衡,骨盆倾斜度>15°的患儿需加行骨盆固定术才能获得良好的脊柱矫形与骨盆平衡.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柱外科手术中,脊髓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效果进行分析,并分析影响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因素。方法对我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2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进行观察与研究。结果在152例手术患者当中,有20例出现了术中SEP异常的现象,其中15例MEP异常。通过观察与分析得知,SEP异常出现与患者的麻醉药用量、围手术期的患者体温和麻醉方式等有着重要的联系,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MEP异常现象与患者的血压情况和肌肉松弛程度等都存在着重要关联,P<0.05,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外科患者手术中,应该注意控制患者的麻醉药用量,并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的体温监测,避免对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产生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