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危妊娠的高危因素,加强高危妊娠的筛查和管理,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2014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在顺义区天竺镇卫生院建立母子健康档案,在北京市各二级以上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和分娩的孕产妇,通过定期监测随访,规范管理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建册检查的672例孕妇,筛查出高危妊娠孕妇360例,高危妊娠的发生率53.57%。高危因素发生率最高的前10位依次是瘢痕子宫、年龄>35岁和或<18岁、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巨大儿、甲状腺功能异常、贫血、流产>2次、肝功异常及乙肝病毒携带者、产后出血、早产。结论加强高危妊娠筛查和管理,有效地保障了母婴安康,努力提高自然分娩率,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危妊娠的护理检测与护理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诊断为高危妊娠的孕妇28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4例,观察组给予相应的护理检测与护理管理措施,对照组进行常规产检及护理,观察对比两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皆顺利分娩,其中顺产106例,剖宫产38例,无新生儿窒息或死亡案例;对照组顺产64例,剖宫产80例,新生儿窒息4例,胎死腹中1例,两组护理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危妊娠的护理检测与护理管理能有效降低高危孕妇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死亡率,对保障母婴安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妊娠孕妇的产前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我院接收的高危妊娠孕妇76例,按照入院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产前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产前优质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的T-AI、S-AI评分分别为(32.6±3.1)、(40.2±4.2),对照组的T-AI、S-AI评分分别为(42.5±3.6)、(45.1±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37%,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3.6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妊娠孕妇进行产前优质护理,可稳定其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产前护理干预在高危妊娠初产妇中的应用。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产科接收的高危妊娠初产妇中选取88例。根据入院编号奇偶性分组:奇数编号的44例进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偶数编号的44例进入试验组,实施产前护理干预。观察分娩方式和母婴并发症,评估心理状态变化。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更低(P<0.05)。组间干预前的焦虑和抑郁程度评分相当(P>0.05),干预后这两项评分明显降低,且试验组评分比对照组还要低(P<0.05)。结论:对高危妊娠初产妇进行产前护理干预,能减少母婴并发症,显著改善心理状态。
简介:摘要自二孩生育政策全面开放后,高龄产妇数量增多,同时由于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高危妊娠产妇的比例逐年上升,这给产科工作增加了新的挑战。高危妊娠不仅使妊娠并发症发病风险增高,同时威胁母婴生命健康。对高危孕妇进行产前筛查和孕期保健让其平稳、安全度过妊娠期及分娩期至关重要。近年来,产前筛查工作和分级诊疗制度不断完善,高危孕妇得到了更严密的监护和积极干预。同时,"互联网+"医院的推广在产科领域也初见成效,给围产保健服务增加便利。孕产妇健康状况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还存在差异,妇幼健康服务供给能力有待提高。在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病死率方面,产科工作者和孕产妇仍需同时努力,提高高危妊娠的管理水平,预防不良妊娠结局,保障母婴生命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 本课题通过采用产前护理管理方案对门诊高危妊娠孕妇心理情绪、新生儿情况的影响进行研究,由此验证干预方案的可行性。方法 本次研究共筛选出66例高危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就诊,按诊疗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结果 观察组护理管理效果体现推广价值,该组孕妇不良心理情绪得到显著改善,新生儿情况良好且仅有2例孕妇出现并发症,占比率2/33(6.06%),同时本组满意度高达32/33(96.97%),较另一组各数据,组间指标P值均达到<0.05标准,统计意义成立。结论 在对门诊高危妊娠孕妇诊疗过程中配合产前护理管理进行干预,可一定程度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且影响着新生儿的生存质量,同时还可降低孕妇分娩后的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整体护理管理满意度显著提升,故而建议大规模推广、运用此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