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诊断小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临床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5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21例,女24例;中位年龄为54岁,年龄范围为26~78岁。患者均行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1个月内行手术切除病灶。观察指标:(1)小肝癌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2)小肝癌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情况。(3)小肝癌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影像学特征。(4)小肝癌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强化方式分布。(5)小肝癌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的诊断效能。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Cochran′s Q检验或χ²检验。采用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析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对小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1)小肝癌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145例小肝癌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检出154个病灶,肿瘤长径为(2.2±0.6)cm。(2)小肝癌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情况。145例小肝癌患者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检出肝脏病灶数目分别为153个、154个、154个,检出率分别为99.35%(153/154)、100.00%(154/154)、100.00%(154/154),3种影像学检查小肝癌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00,P>0.05)。(3)小肝癌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影像学特征。153个超声造影检查检出小肝癌病灶中,表现为“快进快出”强化方式140个,“快进慢出”强化方式12个,“等-低-低”强化方式1个。154个增强CT检查检出小肝癌病灶中,表现为“快进快出”强化方式112个,“快进慢出”强化方式13个,“等-低-低”强化方式14个,“环状高-低-低”“低-低-低”强化方式各5个,“高-高-高”强化方式3个,“等-等-等”“等-等-低”强化方式各1个。154个增强MRI检查检出小肝癌病灶中,表现为“快进快出”强化方式134个,“快进慢出”强化方式1个,“等-低-低”强化方式8个,“环状高-低-低”强化方式5个,“持续性环状高”强化方式2个,“高-高-高”“低-低-低”“等-等-低”“边缘延迟强化”强化方式各1个。(4)小肝癌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强化方式分布。153个超声造影检查检出小肝癌病灶中,动脉期高强化152个、等或低强化1个,门静脉期高或等强化55个、低强化98个,延迟期高或等强化12个、低强化141个。154个增强CT检查检出小肝癌病灶中,动脉期高强化133个、等或低强化21个,门静脉期高或等强化53个、低强化101个,延迟期高或等强化17个、低强化137个。154个增强MRI检查检出小肝癌病灶中,动脉期高强化143个、等或低强化11个,门静脉期高或等强化29个、低强化125个,延迟期高或等强化5个、低强化149个。小肝癌病灶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中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强化方式分布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9.47,13.21,6.92,P<0.05)。(5)小肝癌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的诊断效能。153个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小肝癌病灶中,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核对误诊病灶3个。154个增强CT、增强MRI检查诊断小肝癌病灶中,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核对误诊病灶分别为7个、2个。单一影像学检查误诊的病灶均在其他两项影像学检查中获得正确诊断。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小肝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4%、63.0%、92.3%,增强CT和增强MRI检查的上述指标分别为95.5%、63.0%、90.6%和98.7%、63.0%、93.4%;3种影像学检查方式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2.92,0.00,1.81,P>0.05)。结论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MRI检查对小肝癌均有较好诊断价值,3种影像学检查方式诊断小肝癌具有互补效果。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