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2-06
/ 1
一、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感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是一个热门话题,看似简单,但这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与耐心指导,因为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成功的,而且怎样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同时数学学习本身对于学生也有一定的能力要求,所以在教学中,教学活动的丰富、有趣,教师教学语言的生动、诙谐,问题情境的新奇、富有挑战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教学手段的多变,都能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并逐渐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也就是说,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把这种兴趣慢慢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使他们对数学的恐惧感逐渐消失,这样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能够促使教育教学系统的和谐发展。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课堂,而课堂的设计者与主导者是教师,所以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因素在于教师。
首先,教师应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相对于小学生,初中生对于各种各样不解的事物和现象比较敏感,而且对此有极大的兴趣,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以便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同时也使学生逐渐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其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加强烈。
其次,教师应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相比其他学科,数学是最灵活多变的,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知识之间的运用更加灵活,对于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灵活性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培养。例如,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中,应采用多角度、多种方法有意识地教学,充分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与灵活性。
再次,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充分的思考对于知识的运用与掌握有重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有的学生一看见数学题时,总是迫不及待地去解答,当发现解答不了时,便会陷入思考的误区中,使思维被局限在狭小的范围之内,问题解决的效率得不到提高,起不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指导学生,让其在解题之前,充分理解题意,明确目的,找到问题的关键点,避免盲目运算。 最后,教师应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独创性。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在中学学习的课程更多,对于数学所花费的时间变得更加有限。所以,面对永远做不完的数学题,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如果能把这种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的学习变成主动地探索,对于学生而言,这才是真正地学习数学,真正地把数学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习惯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就是思维独创性的魅力所在。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独创性的时候不但要精心地选择数学题目,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联系,利用知识的本质来解决问题。
总之,教师应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前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教与学更加和谐,发展更加顺利。
(作者单位: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