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兵者,国之大事”——重视课堂意外
所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出现于孙子兵法第一章第一段,意思是: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以不认真探讨研究的。揭示了用兵的重要性。战争,关乎国家的存亡;而课堂意外,关乎课堂的成败。在我们的品德课堂中,如何巧妙、慎重地应对那些不期而遇的课堂意外和战争中如何用兵有着同样的重要性,兵是国之大事,而如何应对课堂意外是学生学习的大事。
不管是品德教师还是其他教师,只要是教师,必定在课堂上遭遇过各种不同的意外。“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课堂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内容发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每个个体所得到的心灵感受都是有区别的,同时还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课堂意外的产生变得不可避免,是品德课堂甚至是所有课堂的常客。
品德课堂的意外源于学生,源于道德文本内容,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化,它已成为品德课堂上一个个生命体鲜活的活动过程创造出来的教育资源。因为源于学生,所以富有生命;因为源于道德文本内容,所以具有价值。在不期而遇时,是寒暄客套,还是一蹴而就,甚至是交心畅谈,这才是我们应该考虑和思量的。特级教师于永正经常说:课堂是因为学生精彩的回答而精彩。其中即包含教师对课堂意外进行合理应对的要求,教师只有对学生产生的片面的、悖离道德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进行纠正、引导,才能引发学生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对于教师,这决定着是否是一节精彩的课堂;对于学生,这意味着能否在短暂的时间内,道德认知能力得到提高,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正所谓课堂意外者,课之大事,生之大事,成功之道,不可不察也。
品德教学具有开放性,在这样的开放性课堂中,面对不曾预约的课堂意外,教师教学的智慧则显得尤为重要。引入《孙子兵法》,针对的是品德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课堂意外,采取一些可以借鉴的方法,有的放矢地对品德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进行应对、处理,可以更有效地使课堂焕发活力。
[参考文献]
[1]《解读中国教育》钟启泉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0
[2]《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6
[3]《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4]《孙子兵法》孙武
[5]《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叶澜,教育研究,1999.5
[6]《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衙前农村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