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人民医院 四川 江油 621700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临床输血管理中血库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临床输血实际情况,整理我院用血成分、用血量以及在输血过程中不良反应时间的发生情况。结果在临床输血管理后,我院用血成分、用血量均得到明显增加;血液使用率下降;2017年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2015年与2016年,差异较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血库不断加强与完善临床输血管理机制,不仅能够减少输血期间不良反应时间的发生,还能提升临床输血的质量。
关键词:临床输血管理;血库;不良反应
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输血已经成为临床抢救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医院内输血科的设置也成为了必然趋势。输血科主要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与实施,确保储血、配血及其他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输血科作为医院新型的科室,其成立时间较短。因此,输血科的管理并不成熟,加强输血科管理是确保输血安全及疗效的关键,也是促进输血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点。科学有效地进行输血科管理能推动医院输血工作的发展,从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本文就如何加强输血科管理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相应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于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临床输血实际情况,整理我院用血成分、用血量以及在输血过程中不良反应时间的发生情况。
1.2方法
1)血液使用流程的管理对血液使用流程的管理分为对血源的管理、对配血的管理、对发血和用血的管理以及对输血感染及副反应的管理。对血源的管理要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对血源的外观、血袋包装及封口、采血日期以及使用期限进行检查,对姓名、血型、输血号、剂量等进行核对,保证做到每一个信息都正确,血源的正确性和质量将直接影响病人的生命健康,因此要严肃认真对待血源的管理工作。进行配血管理时要对输血者的以往输血记录、相关传染疾病、输血反应以及患者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等信息都进行严格的检查核对,还应将血液标本放在冰箱内妥善保管,在7~10d后准备复查。2)保证良好的环境:由于血液及其制品具有很强的特殊性,要求其必须保存在相当清洁的环境中。输血科应该按照卫生部感染要求将其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及清洁区。医院应高度重视各科室的清洁工作,重点对输血科中的配血室、储血室、发血室及实验室等与输血相关的科室进行定期消毒,重点在技术规范要求下对输血科专用的冰箱进行定期消毒与养护,每周消毒并清洁一次血库冰箱,并使其保持在恒温状态。临床用血输注完毕后,必须将废血袋送回输血科,并将其放入输血科的冰箱中,至少保存七天,然后按照感染的要求进行统一处理。在输血科管理工作中,应该将输血质量安全管理放在首位,良好的空间环境是确保输血安全的前提,对工作质量有保障作用。3)加强建设血库。根据实际需求应不断完善与健全硬性医疗设备,例如,信息管理系统、储血冰箱、卡式配血系统等;严格遵照用血操作规范、岗位责任制度,确保在每个时期均有专门医务人员进行负责,在确认用血无误才能做到满足临床用血需求。提升血库整体队伍的业务水平,加强宣传与推广输血新理论,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增强医务人员用血的安全意识;定期对输血各科室的用血情况进行考核与测定,一旦发现潜在隐患应及时进行纠正。4)加大人才与技术投入:输血安全是输血管理的重点内容,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是输血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输血前的检查工作。由于输血科成立的时间较短,相关体制也不够完善,所采用的输血技术也较为传统,而且相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不高。要提高输血工作的安全有效性,改变输血科管理现状,必须加大先进的技术及高素质人才的投入。微注凝胶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医院输血科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基础,所以加强输血技术投入对输血科输血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影响,为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保障。同时还要定期对输血科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职业责任感。在进行培训时应注重其基础知识及专业操作技术的培养,实现输血工作的高效性。输血科内部质量管理应当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和监督检查的标准,充分发挥质量管理小组的监督作用。
3讨论
医院血库是基于输血管理制度与规范用血的机制下,对输血各环节进行加强管理,从而保证安全、合理用血。随着医疗条件不断改善与提升,对血库临床医务人员也提出了高要求。临床医务人员首先应充分掌握了解输血适应症;定期培训与交流输血相关知识。在目前临床中,合理输血以及成分输血已成为现代化输血之重要标志。在本次研究中,通过规范输血用血流程、核对与签收血制品、整理输血申请单等程序中加强管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时间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赵耿生.血库信息管理系统在临床用血安全中的应用[J].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2014,2(4):58-60
[2] 李红梅.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在临床安全输血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2):30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