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李春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李春林

1李春林2路爱臻3王田园

1,2安丘市市立医院山东安丘262100

3安丘市中医院山东安丘262100

摘要:目的探究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及给药方式及疗程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4月儿科就诊且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80例儿童为受试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受试对象给予口服给药方式,对照组受试对象给予静脉滴注给药方式。结果口服组胃肠道发生数量大于静脉滴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组不良反应发生数量32例,大于静脉滴注组的2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受试对象疗程少于1天患儿发生9例不良反应,少于疗程多于1天患儿发生的23例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试对象疗程少于1天患儿发生6例不良反应,少于疗程多于1天患儿发生16例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给药、疗程较长是使用阿奇霉素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危险因素。口服给药是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可能危险因素。

关键词:阿奇霉素;不良反应;影响因素;随机对照试验;

阿奇霉素是通过修饰红霉素结构得到的一种广谱抗生素,是大环内酯类二代抗生素,主要适用于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由感染菌所致感染以及由衣原体所致的传播性疾病。由于阿奇霉素比红霉素有更加广泛的抗菌谱,包括革兰阳性球菌、支原体、衣原体、嗜肺军团菌、流感杆菌、卡地莫拉菌、淋球菌、大肠杆菌等,在临床应用广泛,尤其儿科应用居多[1]。随着应用的不断增加,儿童服用药物后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2]。本研究对我院儿科临床中使用阿奇霉素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4月儿科就诊且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80例儿童为受试对象。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1~12岁,平均5.27±1.39岁。疾病种类包括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其中呼吸系统感染病例最多,为63例,泌尿系统感染9例,皮肤软组织感染8例。

1.2方法

将80例受试对象分为实验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实验组受试对象给予口服给药方式,对照组受试对象给予静脉滴注给药方式。使用阿奇霉素须根据患儿病情及年龄给药,口服使用0.25~0.5g剂量;静脉滴注10~500mg剂量。比较两组受试对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受试对象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上的差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可比性。对口服组与静脉滴注组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对症治疗。

1.3评价指标

选取不良反应发生数量为评价指标。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发热、神经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包括烦躁,大汗淋漓等症状。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服组与静脉滴注组的不良反应分布情况

本研究的口服组受试对象发生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症状为26例,过敏反应3例,发热1例,神经系统损害2例;静脉滴注组受试对象发生胃肠道症状16例,过敏反应1例,发热2例,神经系统损害3例。口服组胃肠道发生数量大于静脉滴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组不良反应发生数量32例,大于静脉滴注组的2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疗程长短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

实验组受试对象疗程少于1天患儿发生9例不良反应,少于疗程多于1天患儿发生的23例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受试对象疗程少于1天患儿发生6例不良反应,少于疗程多于1天患儿发生16例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的加剧,我国儿童呼吸道疾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呈低龄化发展。在儿科临床医学上,应用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能够有效控制病原体发展,但由于长期的运用,病原体对此产生了较好的耐药性,致使红霉素临床应用效果逐渐下降,并加剧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严重影响了患儿健康。阿奇霉素对治疗多种病原菌感染效果显著,在儿科临床上,为避免患儿对头孢菌素或青霉素类抗菌药过敏,多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随着儿科临床越来越广泛应用阿奇霉素,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本文通过对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分析,探究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3.1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情况

3.1.1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指各种病毒、肺炎支原体、细菌等通过空气传播引起的感染,含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菌等苛养菌。在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时,由于阿奇霉素对治疗多种病原菌感染效果明显,尤其对支原体感染疗效更是显著,可用于治疗儿童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

3.1.2其他疾病:除了能够有效治疗呼吸道感染外,阿奇霉素对于皮肤感染或五官感染均有一定疗效。

3.2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治疗措施

3.2.1胃肠道不适:在儿科临床上应用阿奇霉素后,胃肠道不适为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不良反应。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等。当此不良反应发生时,因患儿年龄较小,尚无法用语言清晰表达出来,就会哭闹不止、面色憋红、拒绝饮食。当患儿出现以上表现时,应立即停止服用阿奇霉素,待患儿症状有所缓解后,再给予缓慢静脉滴注方式进行治疗;若症状并无缓解,甚至加剧,需立即停药,并依据患儿病情,对症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3.2.2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以口唇青紫、脸色苍白、抽搐、出汗,甚至昏迷为主,其因患儿对阿奇霉素过敏而起,虽不常见但也是主要不良反应之一。当患儿出现此不良反应时,应即刻停药,并依据患儿当时症状及生命体征,组织实施抢救,即扩充血容量、进行抗过敏处理,以缓解患儿过敏性休克症状,避免不良反应症状加剧。

3.2.3过敏性皮炎:其主要表现为患儿在进行阿奇霉素治疗后,躯干、上肢、颈面部出现对称性皮疹,且瘙痒无法承受,致使患儿主动抓挠患处。此时,应立即停药,并依据患儿症状进行脱敏处理,至皮疹消失止。

3.2.4发热:此反应也多发于患儿用药后,一般情况下用药前、用药中体温均表现正常,用药后会有体温升高情况。其主要症状为面色潮红,表现为哭闹不停或情绪烦躁不安,停止用药一段时间后,体温会逐渐趋于正常,但一旦再次用药,体温会再次升高,并出现发热症状及出现恶心、腹痛、寒颤等现象。此时,应即刻停药,若体温过高,需紧急进行退热处理。

3.2.5其他不适:在进行阿奇霉素治疗后,一些患儿还会出现眼球结膜充血、听力受损等五官受损情况。其中,眼球结膜充血以眼部不适、视物不清为主要症状;听力受损以头疼、耳鸣、头晕等为主要症状。一旦患儿出现眼球结膜充血、听力下降等现象时,应立即停药,并根据患儿当前症状及生命体征给予对症治疗。此外,部分患儿还会出现短暂的四肢不适,此不良反应主要以神志不清、双拳紧握、口吐白沫、双眼斜视、四肢僵硬等为临床症状。此时,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紧急抢救,如按压人中穴等,以此缓解上述症状。另外,某些患儿还会出现四肢疼痛等症状,此时,也应立即停药,并于次日给予静脉滴注红霉素,来缓解患儿四肢疼痛症状。

综上所述,在儿科临床应用阿奇霉素后会产生胃肠道不适反应,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炎,发热等不良反应。由于患儿年龄小、药物耐受力差,且患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为避免严重伤害患儿机体,儿科临床在应用阿奇霉素时,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及时间,并针对患儿体质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避免加重不良反应症状,保证患儿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陈天奎.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分析[J].北方药学,2019,16(01):169-170.

[2]李海英.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