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生活化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数学知识生活化思考

李茂忠

——以“有理数运算”应用题教学为例

◆李茂忠山东省莱西市河头店镇中心中学266621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

一、案例简述

案例呈现问题情境:某股民在上星期五以每股27元的价格买进某股票1000股。该股票的涨跌情况如下表(单位:元)。

星期一二三四五

每股涨跌+4+4.5-1-2.5-6

师:星期四收盘时,每股多少元?提问生1、2:(疑惑不解状)。生3:27-2.5=25.5(元)。师:星期四收盘价实际上就是求有理数的和。师:周二收盘价最高为35.5元;周五最低为26元。师:已知该股民买进股票时付出了3‰的交易税,卖出股票时需付成效额3‰的手续费和2‰的交易税,如果该股民在星期五收盘前将全部股票卖出,他的收益情况如何?提问生4、5(困惑状)。生6:买入:27×1000×(1+3‰)=27081(元);卖出:26×1000×(1+3‰+2‰)=26130(元);收益:26130-27081=-951(元)。师:生6的解答错了,正确解答为:买入股票所化费的资金总额为:27×1000×(1+3‰)=27081(元);卖出股票时所得资金总额为:26×1000×(1-3‰-2‰)=25870(元);上周交易的收益为:25870-27081=-1211(元),实际亏损了1211元。师:请听明白的同学举手。此时课堂上约有三、四个学生举起了手,绝大部分学生眼中闪烁着疑惑之意。有些学生在窃窃私语,有一学生轻声道:“老师,我听不懂!”少部分学生烦燥之意露于言表。

二、案例分析

1.《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更关注学生的体验,要求问题的创设揭示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深感兴趣。本案例教师力图贯彻新课程理念,试图联系生活,尝试在提出问题时逐步深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但实际上是“东施效颦”,形式上的一串串问题及解答让新课程理念远离了课堂教学实际,教师虽对本题求解准确,但学生的接受与沟通的效率低下,仅仅是教师用了自己在生活实践经验体会去审视数学问题。教师感觉容易理解,而事实恰好相反,教师的讲述没有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是改变教学内容机械化的呈现方式,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求,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组织和引导上。

2.案例中学生数学“视界”的困惑。学生没有对现实生活中的股票买进卖出的感知,对教师在处理数学信息时认为“自然”和“显然”的合情合理的推断存在的“症结”如下:(1)表格中有理数正负号的实际意义,如:+4表示每股涨了4元;-1表示每股跌了1元。教师没有交待分析,学生理解较为困难。(2)周四收盘时的股价是(元),如何理解27元的概念?为什么不能理解为:27-2.5=24.5(元),周四的股票与前三天的股票涨跌存在什么关系?(3)股票卖出时的26元数据是哪里来的?(4)买入交易时交易税是付出3‰,卖出时付出的成交额的3‰和手续费2‰,同是“付出了”,为什么理解的数学意义截然相反?(5)如何理解一周股票收益的-1211元的实际意义?

三、案例启示

1.关注课堂,走近学生。本案例中,学生到底需多长时间停留在“毫无希望”的数学抽象思维境地?教师“操之过急”会使多少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课堂是活的,在深入研究本班学生的基础上,面对有思想的学生,教师要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方案及教学思路,教师不能以我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来作为学生接受的理由,不能忽视学生对新知识需要一个分析、理解和吸收的学习过程。教师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教学才能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

2.关注学法,重学习过程。新课程提倡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以具体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通过亲身实践获得体验,让学生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及共同的发展。

3.关注教法,培育学习共同体。整个数学教学的课堂上存在一个“学习共同体”,这个数学学习共同体需要交流、多向互动、有效调控。我们经常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本案例基本上由教师包办代替了,教师没有营造一个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而“由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基本上没做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请先把机会交给学生。只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彼此的想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才能使分析透彻、思想清晰、思路明确、因果分明、逻辑清楚,真正实现教学中心由教师变为学生,教学形式由“灌输”变为“主动建构”,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体现“道而弗牵,开而弗达”的数学教学思想。

4.如何转变教学方式?如何树立课程意识?课堂上学生的一声:“老师,我听不懂!”给我们一线教师敲响了警钟,使老师们意识到课堂上没有垄断者!把课堂的主权交给学生,把问题留给学生,把数学思维冲突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探索、讨论、寻求答案,让学生去思考、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