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联合经鼻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疗效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PS联合经鼻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疗效及护理

王佳张春晓

王佳张春晓

(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疗效及护理。方法:观察对象为我科2014年4月~2015年4月接受的44例早产儿RDS,采取气管插管内滴入PS联合经鼻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全部患儿中,40例效果显著,2例均为停机后病情加重再用经鼻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2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结论:早期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疗效显著,成活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经鼻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295-02

呼吸窘迫综合症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及肺结构发育不成熟所致,引起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紫绀、呼吸困难、三凹征与呼吸衰竭等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是早产儿中常见的疾病,此因素导致的新生儿死亡或者早产儿死亡占全部早产儿死亡因素的比例在50%以上[1]。近年来,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应用PS是国际上治疗早产儿RDS的首选方法。双水平正压通气能增加肺容量以及降低呼吸做功,使婴儿在呼吸循环中的任何压力下都能自主呼吸。我科2014年4月-2015年5月应用PS联合经鼻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NRDS44例,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科2014年4月~2015年5月住院治疗的44例早产儿RDS,其中男26例,女18例;出生体重1100~2350g;胎龄(28+4~35)周;入院年龄20min~11h。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的诊断标准[2]。

1.2方法

患儿入院后给保暖、补充热量、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胸片检查结果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具体方法:患儿无菌操作下行气管插管,成功后予气管插管内滴入PS(商品名:珂立苏,北京双鹤药业有限公司,规格70mg/支),后拔出气管插管,予以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据患儿体重按医嘱调节参数,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95%,根据患儿情况,可重复使用同剂量的PS。

1.3结果

所有患儿治疗后临床表现和症状较前减轻,44例患儿4~12d成功脱离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改为空氧混合吸氧后逐渐脱氧,抢救成功率90.9%,2例均为停机后病情加重再用经鼻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占4.5%;2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占4.5%。

2.护理

2.1应用PS的护理

2.1.1药物准备将药液从冰箱取出,置手心自然复温至37℃左右,轻轻摇动药瓶,使药物混合均匀,整个过程动作轻柔,防止泡沫的产生[3];用5ml注射器抽吸药液,取下注射器针头,连接6号小儿胃管备用。

2.1.2患儿准备患儿置辐射保暖台上,摆好体位,肩下垫小毛巾,开放气道。医生无菌操作下行气管插管,彻底吸净气道内分泌物,连接T-组合婴儿复苏器,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

2.1.3给药时护理将PS药液分4次滴入气管插管,按平卧、右侧卧、左侧卧、半卧位顺序注入。每次给药时间10~15s,给药后用T-组合婴儿复苏器加压给氧1~2min,使药液在肺内充分弥散及避免外漏。给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患儿肤色红润,自主呼吸良好,拔除气管插管,予以鼻塞双水平正压通气。一旦出现血氧饱和度和心率下降,应暂停给药,配合医生用复苏器加压给氧。

2.1.4给药后的护理用药后患儿放置于暖箱,根据患儿胎龄和体重设置箱温;用药6h内取仰卧位,颈下垫高2~3cm,摇高床头约30o,保持呼吸道通畅;6~8h内尽量不要翻身、拍背,吸痰。

2.2应用经鼻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

我科采用美国鸟牌(BIRD)公司生产的无创正压通气,在吸气时给患儿提供较高水平的PIP,在呼气时提高较低水平的PEEP,从而克服气道阻力和肺弹性阻力,改善通气,防止肺泡萎缩,提高PaO2,降低PaCO2。

2.2.1体位准备患儿治疗时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稍垫高头部同时肩颈下垫高2~3cm,双手、双脚靠近身体中线,呈蜷曲体位,使其更容易维持稳定的生理及肢体活动,有利于NCPAP管路的固定[4]。

2.2.2严密观察病情使用心电监护24h连续监护,密切监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变化,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95%,不超过95%。注意观察患儿呼吸急促、呼气时呻吟、吸气时三凹征等呼吸窘迫症状有无减轻,发绀是否改善。每小时记录生命体征一次,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并配合医生处理。

2.2.3常见不良反应的护理

2.2.3.1口咽干燥根据鼻腔大小选用合适的鼻塞及合适温度的湿化,气体加温维持在32~35℃,相对湿度维持在50~60%,使管道内形成了一层薄薄的雾状水滴。

2.2.3.2鼻腔前庭粘膜损伤根据患儿的头围、鼻腔大小选择合适的帽子和鼻塞。将安普贴薄膜剪成长方形,露出鼻孔,贴于鼻部,保护皮肤;必要时间歇松开鼻塞让患儿休息。

2.2.3.3腹胀鼻部正压通气后可出现腹胀、胃穿孔等并发症,故应留置胃管。使用正压通气期间,尽量鼻饲喂养,每次喂养前用20ml注射器回抽胃内残奶,观察胃内容物的颜色、性状、并遵医嘱调整奶量。

3.小结

早产儿RDS,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引起肺泡发生进行性萎缩以及肺的顺应性下降,导致紫绀、呼吸困难、三凹征与呼吸衰竭等显著症状,严重威胁患儿生命。补充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早产儿RDS特效手段,珂立苏是从牛肺肺泡表面物质中提取的一种具有天然肺表面活性物质作用的药物,能显著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扩张或预防肺泡萎缩,迅速改善肺泡通气功能,是目前治疗早产儿RDS病因的方法。

针对早产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而言,单纯气道吸入PS疗效欠佳。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使患儿的肺泡在呼气末始终处于开放状态,有利于改善患儿换气功能,提高SaO2,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而经鼻双相正压通气不仅能给予一个较低的呼气压力,防止肺泡发生萎陷,还能给予一个较高的吸气正压来减少呼吸机的疲劳,从而大大减少了患儿的上机时间、进而减少了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PS联合经鼻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能明显改善通气/血流灌注比例失调和气体交换,改善了RDS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增加了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减少了早产儿的吸氧时间,降低了患儿的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提高了患儿生活的质量,值得广大医务工作人员借鉴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建,黄平,宋冰,等.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影响的系统评价[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7):699-702.

[2]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95-398.

[3]高明榕,例向芝,陈仙,等.肺表面活性物质及正压通气联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9):804-805.

[4]杨松萍.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4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