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靳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靳利

靳利

靳利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语文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语文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而发展个性的关键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其中探究能力的培养又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中语文探究能力培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

1引导学生质疑

学生质疑有利于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由局限到全方位的转变。一是设置疑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如在《荷塘月色》中,第4~6节描写荷塘月色的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很快将学生思维集中到课文主题上。二是设置反问。反问是在学生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更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笔者就设置这么一个问题:烛之武为什么去见秦伯而不去见晋侯?学生很容易就根据第一段的内容说出郑国得罪的只是晋国,而不是秦伯,相对来说说服秦伯要比晋侯容易多了。三是平等式教学。平等式的对话教学把教师与学生放置在平等的位置,为学生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勇气提供一个平台。学生可以对教师提出质疑,要求教师回答。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课文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问题。师生角色互换,平等磋商,对课文疑问之处进行探讨,达到解惑的目的。

2重视学生在探究中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与探究中应鼓励学生的思维,通过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在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一些子问题,分解难点,引导学生由解决子问题逐步过渡到重点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重点问题的目的。不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而且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从一个角度透视,必然所见有限,而且这条路走惯了,也就丧失了另辟蹊径的勇气。所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不妨做多维透视,既见花,又见刺;既见树木,也见森林,认识会随之走向个性化,走向深刻。如分析《项链》一文,许多同学根据提示,认为“文章批判了资产阶级妇女的虚荣心”,“玛蒂尔德遭到享乐主义的惩罚”,“结尾打击了她的虚荣心,加深了讽刺意味……”但从人性论的角度看,美丽的玛蒂尔德梦想有精美的饰品,过上优裕的生活,这是无可厚非的,我们不应去指责她,相反她为还项链不惜以十年青春为代价,她的诚实品德令人敬佩,她的意外遭遇令人同情。从发展论的角度看,生活改变了个人,人物性格随着情节发展而变化,并走向深刻。偶然事件改变了她,也重塑了她,作者对此进行了生活化的描写而非概念化的描写。

3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要运用各种可能的课程语文资源,为教学问题的提出创设探究的情境,从而为达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一般含下列步骤:①精心分析教学内容及学生状况;②根据大纲确定教学目标;③理清教学思路及策略,精心将探究引入课堂教学中;④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与评价,不断总结,不断改革,精益求精。

4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教师必须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学生蕴藏着巨大的学习和发展的潜能,而教材又为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提供了可能。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关注和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仔细捕捉课堂上稍纵即逝的微弱的思维火花,并以此为契机,去扩张、强化、生成新的探究空间和探究平台,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始终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地动脑、动手、动口,引导思维之翼向更深处漫游。采用变式教学,变换题型,使多题重组,给学生以新鲜感,唤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自我发展的潜能素质。

5构建探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意思维

提倡探索学习方式,使学生从旧框框(指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模式)、本本中走出来,敢于否定,敢于提问,敢于超越,敢于创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会学生向未知领域探索。如《花未眠》一文,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欣赏了一盆自然栽种的花和一盆插花,激发他们美的欣赏潜力。然后,笔者让学生到教室外去寻找引发他们美的触发点,并写出自己对美的感受。结果,从学生的作文中笔者发现:一片枯叶也能引发学生无限的遐想。

教师要改变教学手段,如用多媒体动态模拟,组织一些有激烈竟争的趣味游戏和智力比赛,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教师作为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适应新课程环境下的新的教学秩序,在备课时“教案”与“学案”双管齐下。学生作为探究性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老师的教学过程也由原来的单向灌输式转变为动态生成的建构式,老师必须及时对教学进行反思,调整下一步的教学。由此可知,探究性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探究性课堂。在新课程环境下,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教材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作者单位: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