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策略
宋昕山东省临沂第二十中学276017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遭遇这样的窘境:学生对于老师写作辅导时布置的题目不是思如泉涌,而是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学生硬着头皮写,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要么内容空空、言之无物,要么套话连篇,记流水帐,要么是整篇照抄、生搬硬套,真是苦恼。一连串的问题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思考,我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兴趣导入,激发情感
有学生这样讲:“写作文像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这样没有兴趣的学生怎么能够写出激情的文章来呢?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求知欲是人们寻求和获取知识的一种心理倾向,有了这种心理渴求,才能促使学生产生动力,才能坚定写作意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作文更是如此,只有充满写作的欲望和兴趣,作文才有创造的生命力。如何使学生体验到作文后的喜悦,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关键。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身价值被别人发现,被别人重视。因此,我试着从每周的升旗仪式,课前的五分钟和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入手,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先说出来,再写下来逐渐深入。开始时,在写人叙事时,学生总是表现得简单,几乎无话可说,语言干瘪,内容空洞,甚至胡编滥造;当开展一系列活动后,我鼓励他们将活动的过程描述下来,并把自己参与的感受融于其中,引导运用各种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注意观察和想象,从鼓励中使学生获得乐趣,从乐趣中培养兴趣,在兴趣中推动写作,渐渐地,学生们由开口说到喜欢用笔“说”了。
二、课外阅读,厚积薄发
如果学生“胸中无丘壑”无异于无源之水,治标难治本。为了使学生能摆脱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我在以激发兴趣为突破口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从语文学科向其他学科拓展,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补充高质量适合阅读的文章,指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阅读、多积累,厚积薄发,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并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自由读写,自由思考,自由笔记。
除书本阅读外,我们还辅之于声像阅读、网络阅读,使课外阅读生动活泼。并倡导学生从报刊杂志中学,从影视中学,让学生的生活和知识丰富起来。尤其要抓住社会新闻、时事焦点、热点话题等,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把它们作为教学教材,力求广泛而丰富。如人物专题之鲁迅,我们一起观看文献片《鲁迅之路》,读《阿Q正传》,观看影片《阿Q正传》,说说影片与文章之间在塑造人物上有什么不同;读《简爱》时就可以观看影片《简爱》……有人以新闻引路积累素材,带动写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点很是值得我们借鉴。所以我们班的学生每天都有个很特别的家庭作业——看《新闻联播》,第二天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讲新闻给同学们听,利用开“新闻发布会”、“课前三句话新闻提要”竞赛等方式进行。比方说谈谈对校门口屡禁不止的小摊点的看法,能提出什么合理化建议等等,对于垃圾食品和地沟油事件的理解,对于世界各地的一些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的看法……都是学生在课堂上交流的话题。这样坚持不懈,学生既获得写作材料,又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进而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三、勤于练笔,树立自信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教学中我以学生课外练笔为依托,要求学生在课外学习文学创作或科普创作以及各类写作练习,以培养他们的观察、想象、联想等创造性思维能力。我要求学生可以结合课内学习,模仿教材中某一类作品进行创作,并且提倡学生向课外走出去,自行创作。我鼓励学生抒发真情,以校刊《常春藤》为阵地,我们师生同台写作,同题写作,开辟的“我忆我师”、“话说童年”,“心中的歌”等栏目深受师生喜爱。我要求学生每周写两篇日记或随笔,内容可以自定,体裁题材不限,可长可短,可诗可文,可议论可记叙;可以是课文学习时意犹未尽的延展生发,可以是身边生活的精彩捕捉;可以是人情世态的窥看思考,时事热点的有心关注,也可以是自我天地的心情写真。我还利用假期与学生同读名著《红楼梦》,同写读后感,我们的多篇文章已在多期《常春藤》中刊登。看到自己的作品在不同地方发表,那种喜悦的劲就化作了继续写作的动力。作文成功之路是勤奋者之路,那通向成功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只要你勇敢地去攀登,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四、品味成功,精神享受
成功是达到预期的结果。克服惟恐不成功的心理才是真正的成功。我指导学生作文,让学生以“成功者”为身份站出来讲话。我积极引导学生开辟班级“优秀作文园地”,评选“个人作文进步奖”等等。在课堂上读“佳作”,谈心得,谈体会,尽可能做到每位学生都“榜上有名”,让他们自己亲身去品尝一下成功的喜悦,在这样不知不觉的交流过程中享受写作的乐趣。习作能登出来,这是对小作者最大的鼓励。平时保存在语文课代表处,便于同学们随时翻阅,起到范文的导引激励作用。家长会时,送给家长们过目。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以家长促进学生,形成更广泛的良性循环。
另外我特别抓往后进生的“闪光点”不仅在课堂进行公开表扬,还在课后进行个别鼓励,让他们树立写作的信心,克服厌写、自卑的不良心理,努力让他们尝试成功的甜头,哪怕是一次也好。这些学生在我的表扬中“直观”到自己的价值,获得美好的信息,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进而转化为写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