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尧金妮辽东学院外国语学院辽宁丹东118003
摘要:文化与语言的学习密不可分,本文着重从中西方文化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影响,从而倡议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应更好地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以真正达到学好英语语言,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语学习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不同表现
1.对待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的异同。在西方文化中,与“自我”相关的观念可以说是根深蒂固、无所不在。西方人追求人权,崇尚自由、民主,讲求个人利益高于一切,认为如果连个人利益都保证不了,更不能谈及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在处理各种纠纷与冲突时,他们以维护个人利益为根本;而中国人更看重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他人利益等集体利益,主张制约自己的私欲,反对个人和个人英雄主义,讲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2.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方人有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人与人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形成了文化文明的差异,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能力,注重理性思维,他们更乐于从物质世界着手,考虑事物之间的逻辑性、关联性,探索和追求事物的本源。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最高处深思,跳出现实,注重感性,强调对生命价值的深思,在对人与人、人与自然、灵魂与肉体之间的关系时有着更深的深思,偏重于感性思维或抽象思维;探索事物喜欢从情感角度来进行,追求事物的发展及变化性。
3.风俗习惯的差异。中西方人的风俗习惯相差甚远,比如从对颜色的好恶来看,中国人喜欢红色,传统的中国人把红色视为“喜庆、吉祥、旺运”等的美好象征,在重大节日时穿上红装,挂上红灯笼等,而白色、黑色被视为不祥的征兆,通常在对已过世人的葬礼上穿上黑或白色的衣服。而西方人喜欢白和黑两种颜色。在他们心中认为白色是纯洁的象征,新娘在婚宴上穿上白色的婚纱,参加晚会时外国女性则穿上黑色的衣服,以表正式,典雅。由此可见,中国人喜欢红色,崇尚热情,西方人喜欢白色、黑色,注重理性。
此外,从造字策略上看,中国人以象形字为主;西方人以“尽量使人明白一个字的含义”为宗旨。这种目标上的差异表明,中国人注重外形上的美感,而西方人注重内在的实用性。从艺术角度上看,中国的水墨画大开大阖,气势如虹,讲求神似和意境;西方油画注重写实,讲究的却是人体比例和光学原理。这种写意和写实的不同表现出东西方人个性发展的不同。
二、文化差异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影响
文化赋予语言丰富的内涵,文化的传播推动语言的发展,接触和了解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特点,有利于对中西方语言的学习和理解,有利于弘扬我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及更多的汲取西方文化精华,从而培养语言学习者的世界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词汇学习来说,在西方文化中,与自我相关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学习中就不可避开的学到与自我相关的词汇,如self-confidence(自信),self-image(自我),self-cultivation(自我修养),self-admiration(自我赞赏)等。受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可能认为在西方社会中追求的个体主义(inpidualism),及与self相关的词汇多为贬义词,但在西方人看来可能追求个性,独立,因此对文化的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西方人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西方人重理性,重逻辑思维,而中国人重悟性,注重辩证思维。因此,在学习语法过程中注重运用各种关联手段以求句子的完整,组织的严密,层次的分明。如英语中前后分句主语是一致的,否则为错误的。相反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人注重理解,以辩证思维为主,故在汉语里这种情况则完全不必要。此外西方人直率、热情而东方人内敛、自省,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尝试更多的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及产生的理由,要主动地吸收并融入到新的文化环境中去。
三、我的一点体会
1.应多涉猎西方文学,从英美小说、影片等艺术,去了解西方人的思维定式,借以和中方文化进行对照,同时把将“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差异自觉应用到实践中去。
2.生活中可以多利用互联网,尝试与外国朋友发E-mail等形式进行交流、沟通,以便更快捷的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还可以多参与英语晚会,英语角等形式的活动,创造机会加深文化知识的应用。
3.注重对日常学习语言过程的积累,对中外文化中不同的处事方式、策略等进行对比学习,如在对待称赞、打招呼、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当受到他人的表扬时,西方人热情接受,中国人则体现的更为含蓄;当进行初次交谈时,西方人喜欢那些远离隐私的话题,而中国人更愿意就一些个人的话题进行讨论,以示对他人的关心等。
四、结语
面对迥然不同的两种文化,无力评判哪一种文化更为优秀。中国人追求和谐,讲求天人合一,西方崇尚科学,讲求征服、探索,无论哪一种文化都各有所长,两种文化孕育着两种文明,学习语言就应了解两种方化的差异,进而了解差异所产生的交际习惯的差异。在学习中扫除障碍,学好并能正确运用这门语言,为跨文化交流打下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逢鑫英汉比较语义学[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2]袁翠珍略论英汉语熟语的文化差异[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