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潍坊科技学院山东潍坊262700)
摘要:教育技术学是一个范围很广的学术体系,包括许多分支学科。它不应是信息技术或者网络的压缩版,更应该包括一些人文认知学科,比如心理学就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心理学理论教育技术学运用
心理学在我脑中的定位一直是一门很高深、很神秘的学科,当个心理医生也曾经是我孩童时的梦想。进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心理学这门学科,可是到了学期结束,我只有一个感觉,就是只记住了一些结论而已,并不清楚这些结论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它是如何得来的。毕竟抽象的理论和短短几节课是不可能让我们对心理学有太深刻的理解的,也就谈不上在今后的学习中将它与教育技术联系在一起、融会贯通。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发展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那么,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学习是怎么发生的、应该怎样去学习,这就是用到了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只有理解了学习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我们才能够改进它。可现在我看不到心理学在教育技术中受到应有的重视,更看不到心理学研究和教育技术研究交叉的迹象,相反,心理学的研究主体总是有意无意地和教育技术研究划清界限。据很多资料考证,现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稍微有点名气的专家中没有一个是心理学专业出身的,甚至连教育学专业出身的人也少得可怜。而美国一些出名的教育技术专家,都是一些杰出的心理学家。其实我认为只要是研究学习的,都可以称之为教育技术专家,比如桑代克。现在我学习的教育技术,里面种种名目繁多的学习理论都被抽象成一条一条的原则,干瘪得像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太,我们都被束缚在这些条条框框中,出不去。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教育技术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但是它不可能自然而然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教育技术在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时无能为力,感性的认知是不能被理性的结论所代替的。当然抱怨、发牢骚不是解决之道,一个学科缺乏思考只能说明这个学科还十分幼稚。对于我等教育技术专业的小鱼小虾,静下心来看看书、做点实事才是求学、为人之根本。
随着科技的不断向前发展,现代教育与信息已经无法分开,这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各种技术(包括视音频、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对支持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是肯定无疑的。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中,投影仪、幻灯机、多媒体等电教设备设施已经进入了课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些电教器材,真正发挥它们的作用,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此外,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结合认知学习理论,潜心钻研教学教法,进行教学设计,同样能够优化教学。由此可见,将认知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心理学表明,感知越具体,表象形成就越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进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从而建立概念、培养能力。认知心理学认为创设感知意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出一种“不协调”,将学生引入一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中去。多媒体教学所创造的美妙的教学情境,适时适度地为学生提供直观刺激,变抽象为具体,可集中显现出时空变换的流动美、视听兼备的立体美、景色物体的色彩美、师生的和谐美。这种情境能把学习的内容在大和小、动和静、远和近、快和慢、局部和整体、外表和内显之间相互转化,打破了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给学生在视、听、思等方面带来的局限,学生的视野可在瞬间内完成时空的大跳跃。这就加大了教学的密度,极大地节省了教学时间。尤其是教学信息传递的增值率扩大、多次反复重现和化抽象为具体的特点,使教学内容鲜明生动、富于感染力,减轻了学生的负荷,优化了教学效果。
对于“喜新不厌旧”的教育技术来说,对新思路、新方法有着天生的敏感,要不时地把这些新的思想和方法融入自己的研究之中。认知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共同为现代教育学提供了新鲜血液,教育技术又从教育学的母体中自然而然地吸收到自己的体系中。
鉴于教育技术是心理学、教学理论和应用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教育技术学要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我认为首先应该搞懂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它不是纯理论的思辨,也不是纯技术的盲目发展,应该把客观——实验模式和主观——经验模式相结合。
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育学、教育哲学本身都是教育科学的分支体系,本是同根生的学科,当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构建一个树型的体系:教育技术是主干,心理学和教育学是两个分支,而这两个分支又分为许多小分支,包括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学论、德育论,但是任何一个分支都与其它分支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参考文献
[1]张庆林主编《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和思维》.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
[2]吴红骏赵洁《运用认知学习理论,改革远程开放教育的教与学》.2000年。
[3]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4]欧阳仁宣《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