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香泉映月游客接待中心设计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1

咸宁香泉映月游客接待中心设计实践

程锐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1)

【摘要】今天,我们特有的建筑形态逐渐被外来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所取代,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各地都在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以文化之旅提升商业开发的品味与追求。笔者结合咸宁香泉映月游客接待中心的规划设计实践,提出一些具有荆楚地域风格的建筑创作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荆楚风格;美学特征;地域文化;接待中心

【中图分类号】TU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0-0024-01

1.规划背景

咸宁香泉映月生态旅游度假区,是一个打造天香桂园、嫦娥故里、温泉度假为主题生态园区,游客接待中心作为一期启动项目,在园区打造桂月飘香、嫦娥奔月的主题背景下,接待中心设计要求浪漫与恢宏并举,着力打造鄂东南休闲度假目的地。

2.荆楚文化的美学原型与造型特征

咸宁游客接待中心设计之初,业主方明确要求本项目应具有荆楚风格,谈到荆楚文化,从文化成就来看,它包括青铜冶铸、丝织刺绣、老庄哲学、屈宋辞赋和台榭宫苑等;从文化精神来看,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精神,有“抚有蛮夷”、“以属诸夏”的开放精神,有“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从建筑美学及意境的角度,项目在设计中提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建筑元素。

2.1线型之美——荆楚建筑形态的构型特征

出土的楚文物中的虎座飞鸟、虎座鸟架鼓、云纹等器物处处都体现着一种线型美学,这种造型艺术,它摒弃了对自然物像的忠实摹写,撷取不同物像的局部特征,通过综合、变形、夸张等艺术处理,将浓郁的理性色彩寄寓在超凡脱俗的奇特形像中。整体造型奇妙,气势雄伟,飘逸而不失庄重,显示出丰富的想象力和绝妙的艺术表现力。

2.2空灵之美——飘逸洒脱的空间体验

楚建筑空灵轻盈的风格,从出土器物的纹饰造型意识中最能体现。这些漆器、玉器和丝绸上流变着的兽面纹、龙凤纹、云雷纹等,是一种充满着运动和力量的美。而玲珑剔透的镂空装饰技艺更是将这种似有若无,似静而动的渗透性空间,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地步。这些文物中涵蕴于楚建筑中的虚实互补、有无相生的“空灵”美学思想,使建筑的内涵与形式获得完整、深广、多变的美学意境。

2.3因借之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

楚人信奉老子“道法自然”的美学观,在建筑实践中,追求一种模拟自然的质朴美,也特别注重对自然的直接因借,这种借鉴主要体现在意境借鉴,造型借鉴和色彩借鉴。在建筑风格上兼容并蓄,形成崇尚自然,浪漫奔放的文化特征,同时在总体建筑布局上注重亲和性,秉承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

2.4绝艳之美——个性飞扬的色彩美学

楚文化独特的色彩美学,有着一种不同凡响的绝艳之美,楚辞《招魂》描绘楚宫“砥石翠翘,挂曲琼些”、“红壁沙版、玄玉之梁些”,《国语·楚语》也说章华台有“彤镂”之美。可见,由于楚人崇尚红色,所以,墙、壁、梁、柱均用高级涂料漆成红色。

楚人钟爱的绝艳之美,就像楚人顶礼膜拜的图腾凤凰一样,是自由、飞扬的生命的象征。是一种繁富、鲜明、艳丽、强烈的美,贯注着火一般的激情,如盛放的鲜花,璀璨的云霞。

3.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空间与形式

3.1以线构面,斜面穿插的多重组合,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建筑格调

直线与斜线的穿插,空间上的面与线的组合,飞檐,起角,多重坡屋面,再现“层台累榭,临高山些”的实现体验,建筑场地内大面积的种植桂花树,桂月飘香,嫦娥奔月的主题,与楚文化中浪漫与恢宏的气势相得映彰。

3.2以多层次的庭院空间和借景构建道法自然的生态建筑观

荆楚文化无处不体现兼收并蓄的道家思想和天人合一的理念,设计通过下沉庭院和天井空间的内在借景和对周边地貌山形的外在借景,实现内外一体的空间格局。设计通过庭院、下沉天井、柱廊、半开敞平台、水面、特色灯柱等建筑形式,融合人文环境,通过运用传统元素,传达历史意象。

3.3以虚实相映的空间划分打造飘逸洒脱的建筑空间体验

第五立面作为建筑造型的空间划分与构成元素,1:1的屋面与建筑立面的比例关系,传承传统建筑中的空间构图关系,檐柱和回廊之间的灰空间处理,打造飘逸洒脱的建筑空间体验,不拘一格的多边形屋面,以及局部小屋面的起翘,营造恢宏与灵秀的外部空间体验。

3.4以淳朴的色彩与材料塑造建筑的文化情怀

深灰色金属屋顶、木色玻璃幕墙杆件、浅色玻璃,以楚文化中“黑、红”的色彩特征,通过现代建筑材料的个性表达,塑造建筑所处环境内的场所精神和文化情怀.

4.结语

本项目通过对地域文化的提取,以及新材料的应用,在打造地方精品旅游的同时,在建筑的形态和空间体验上,发掘自身的文化内涵,以达到传承和创新本土特色建筑。

参考文献

[1]荆楚建筑美学特征,荆楚网.

[2]李传成、罗维,武昌火车站建筑设计——荆楚地域文化的浓郁体现[J],华中建筑,2006,24(10).

[3]肖伟,王祥.“荆楚派”建筑风格研究与应用[J].中国勘察设计,201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