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1-11
/ 2

谈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杨琴

杨琴江西省瑞金市瑞金三中

【摘要】本文就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对搞好信息技术教学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教学形式因材施教课堂评价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1-0132-02

近年来,随着教育界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各地教委纷纷加大投资力度,学校也相继购置了电脑,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开设了信息技术课。面对全国范围内普通中学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这一新的教育举措,思考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探索适合学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成为许多教师关心的热点。笔者结合在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切身体会,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对搞好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以下见解:

一教学形式要求讲练结合,注重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安排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特别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才能掌握信息技术,培养信息技能,探究新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规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这种讲练结合的教学形式一方面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注重学生上机实践的时间安排,为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解决了学生因对信息技术接触过少而产生的神秘感和陌生感。

二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少讲多练,在操作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教师一言堂、包办代替,留给学生的思考与操作时间相当有限,使一门有趣的课程变成了大篇的理论讲解,剥夺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我认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应“少讲多练”。“少讲”就是将学生必须了解掌握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述,其他内容由学生自己学习。由于学生小学学习信息技术的条件不同,基础也不同,那么在初一年级的起点自然也不同,学生在理解、认识和实践操作上自然存在差别。显然,同样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是不适合所有的学生,教师可将一些易懂的或易于自学的内容让其自己去完成,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多练”,在实践中“多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思维与想象空间,让学生亲身体验自我学习的乐趣。

2.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传统学科的学习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讲授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去理解及延伸。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成为被灌输的对象。它的缺陷在于: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特点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来。

三教学内容应具有可拓展性

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所以课堂教学的重点不只是一两个知识点,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为基础,要求“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符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和标准。这种“适当放手”在具体操作中有很大的弹性。无论是教师的“讲”,还是学生的“练”,亦即可以“收”,也可以“放”。

例如,教学“在Word中编辑文字字号、字体”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输入文字后,对文字字号、字体进行设置,然后再调整。学生在练习时,往往因为个人能力的差异以及兴趣驱使,而花很长的时间用于尝试各种字体及字体大小,这时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人掌握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四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对差生应耐心指导,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多尝试

由于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情况不一,以及学生家庭经济环境、曾经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程度不同,同一年龄层次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的起点是参差不齐的,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很快分化,这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初一年级的新生因为来自不同的小学,这些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不同,会造成同班同学的信息技术水平的起点差异很大。家中有计算机的和家中没有计算机的学生也往往有一定的差别。这些因素使得教学时要针对学生操作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设计不同难度和层次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差异,对差生应耐心指导,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多作尝试。

例如,在讲解MicrosoftPowerPoint启动方法时,可重点讲解两种方法:

方法一:单击“开始”菜单,单击“程序”,单击“MicrosoftPowerPoint”程序图标。

方法二:双击桌面上的“MicrosoftPowerPoint”快捷图标。

在学生实践操作掌握上述两种方法后,可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其他方法,并倡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经过多次尝试,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总结,指出启动程序的四种方法:

方法一:从“开始”菜单的“程序”子菜单中启动应用程序;

方法二:双击桌面的应用程序的快捷方式的图标;

方法三:单击任务栏上的快捷方式的图标;

方法四:从窗口或资源管理器中双击应用程序的文件名。

五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

1.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

教学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适合的方式方法。比如,在学习网页制作一章时,要求学生制作一个网页,学生所做的网页各式各样,各具特色。这时教师不仅要肯定学生的创作,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使其更好地掌握制作要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表现、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实际上即是鼓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

2.因生施教,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

同一个班里,肯定会有因学生学习程度、接受程度差异而导致的学生个体学习的差异,因此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当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的特长,启发引导学生,不但成功地取得了超越他们过去水平的优良成绩,而且达到了他们认为应该达到的预想目标时,那他们的学习就变得更加切实可行了。个性化教育已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教学中,成为激励学生学习自信的工具。

在教学中,我首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依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和分层指导。具体做法是:提出同样的操作任务,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量增加知识容量、提高操作要求,让学生有主动创造与发挥的余地;相对于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促使其有所提高。于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同样的成就感,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由此兴趣带来的学习主动性,自然成为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

总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还很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实践,未来21世纪信息社会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实现,对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从培养模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养目标上,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能力;在培养内容上,教育需要对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主要侧重于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在培养方法上,教育需要更新观念,要寻求新的模式和传播手段,以适应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