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郫县实验学校黄娜
《学会生存》一书中有一句很精辟的话:“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如今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世界,只有学会了如何学习,才可能适应高速发展下诞生出来的新事物,也才可能掌握出现的新知识。就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新一轮的课堂改革启动了,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倡导一种新的模式,即自主学习。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形成了一种依赖,所有的知识等着老师来讲解,所有的问题也是等着老师来解答,一旦走上了社会,他们就会变得很盲目,容易在大量的新知识下变得不知所措,也容易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建立创新的课堂,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一趋势势在必行。本文就“自主学习”这种方式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一些思索,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一、“自主学习”的教育主张
所谓“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它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成了中心,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和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只是贯穿于其中,做一些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在这样的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做好小组成员间、小组与小组间、学生与教师间的多向互动。对于知识和能力力争做到当堂过关,整个课堂应呈现出高效率、高效益和高效果,一味地靠教师来传授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和氛围,让他们对正在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并积极地参与到其中,让他们感觉到正在做有意义的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知识技能的比重,必须随着学段的提高而增加,这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技能的需要。
二、“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自主学习”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在我看来,可以把这种“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分为三个阶段——适应期、半自主期和自主期。
1、适应期
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把学生从“老师抱着走”过渡到“老师扶着走”。在预习前,教师给学生一个预习提纲,再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并记好笔记,供课堂上释疑。
2、半自主期
进入到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在这基础上,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预习纲要,由学生自己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在课堂上讨论、释疑。这样一来,教师讲学生之所想,做到有的放矢,课堂的听课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3、自主期
这个阶段是“以课本为依托”,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完全由学生自己确定重点、难点,并寻找答案,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并展开活动,以某组主讲,其他各组提问或补充,再由教师总结。这样一来,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了。
三、“自主学习”方式的实施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课堂不再是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并做到两者最佳的结合,做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①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②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③把练的内容排进课堂。
2、创建学习活动小组
与传统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不同,创新课堂下的“自主学习”是基于学习活动小组所展开的,在小组内,各个同学间可以进行相互的督促和监督,以达到相互交流和帮助的目的,而小组间又可以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学习小组的建立要做到以下几个原则:①均衡分布原则。②尊重学生意愿原则。③适时调整。④选择一个优秀的小老师。⑤教室布置有利于小组学习。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作为跨世纪的教师,在教学中理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创新世纪教学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