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案例教学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必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2

刍议案例教学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必要性

赵丽红

赵丽红(汤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南汤阴456150)

摘要: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现实状况与理论追求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案例教学法符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能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的教学原则,本文就案例教学法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必要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学思想政治课;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A-0249-01

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既要求学生准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又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观察事物、了解社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目前,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很清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现实状况与理论追求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面临着诸多问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现状还不理想,教学效果低下,学生不知如何在实践中使用这些理论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显得束手无策。所以,探讨和研究案例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教材的特点直接决定了案例教学法的广泛运用

1.新教材汲取了以往教材的成果,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在结构体系、语言文字、版式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求新、求实、求活的改进,对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的能力很有帮助,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学为主体”的思想。

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应树立这样一种理念,即“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要;培养科学素养,体现与人文的结合;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学习方式;注意学科渗透,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构建多元评价,激励学生走向成功。”由此,不难看出,在不完全排除传统教学方式的前提下,适时引入案例教学法,是充分挖掘教材、有效实施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途径。

二、传统授课方式、方法本身的弊端使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成为可能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另一方面,在新的条件和形势下,为了搞活课堂,又出现了另一极端,表现为:教学手段缺乏实用性——为多媒体而多媒体;授课教师缺乏机智性——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教学目标缺乏专注性——为联系实际而联系实际;教学举例缺乏生活性——为轰动而轰动;学生关系缺乏平等性——为问答而问答;教学过程缺乏真实性——为优秀而优秀;对观摩者缺少可学性——为公开课而公开课;课堂评价缺乏准则性——为赏识而赏识;评课主体缺乏多样性——为权威而权威。

因此,目前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法,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法。

三、案例教学法更好地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案例教学法由于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来选材设计不同的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中去摸索、学习处理各种现实问题的经验,从而可高效地使学生得到能力训练,增强直面社会生活的本领,培养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而言,案例教学具有以下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较好地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1.案例具有有效性,每个案例都有其自身的应用价值、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案例中所蕴涵的问题,具有启迪性,引发人们的思考,所以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它所解决的是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不只是传授、讲座)获得这些知识,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思想政治课中的经济常识、法律基础、政治常识、甚至哲学常识都可以运用恰当的案例来组织教学。

2.案例具有典型性,它所描述具体事件包含思想政治基本原理、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在内的材料。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逐渐学会了如何处理众多的疑难问题。

3.案例叙述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事件或例子,事例发生的时间、地点、具体情节及过程交待得一般比较清楚,尤其是事例发生的特定的社会背景特别是中国政治经济改革的大环境。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认知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讨论技能,增强其面对人生的自信心。

4.案例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它来源于生活,它描述的是真实的特定社会现象,尽管有时为了某种目的需要,在案例叙述中允许虚拟一些情节。案例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案例作为沟通现实世界与学习世界的桥梁,无疑可促使学习者更快地适应工作情景的挑战。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使案例教学法从可能变为必然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同时又是一个教学反思性实践者,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要从以往教学中的主角转换为平等合作中的一员;必须从以往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教师必须积极创设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思考的空间,设计让学生参与具体操作的活动项目,从而自己生疑、质疑、释疑,自己发问,而不是完全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包问”。通过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并引导学生去多渠道获取信息,在具有一定量信息储备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合作与交流,在合作与交流中去探究,在探究中生成知识,而后又产生新疑,最后引导学生把探究的“触角”伸到课堂之外。案例教学法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作用,而不是传统的“执行者”、“独奏者”、“施教者”。教师在课堂中要当好三位一体(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必须把课堂教学的主体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舞台上顶大梁、唱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