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管理中分层次管理的应用意义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临床护理管理中分层次管理的应用意义探析

展慧平

展慧平

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西院区848000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管理中分层次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之间从事护理工作者的76在职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于上半年进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下半年实施分层次管理模式。对前后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水平、工作积极性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应用分层次管理模式,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经考核操作与理论知识得分明显改善,对比应用之前的差异显著(P<0.05)。此外,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对比应用之前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次管理模式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理论知识以及综合技能水平的改善,对于提高护理质量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护理管理;分层次管理;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18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010-01

护理管理是实现护理工作有效性的关键,采取合理的管理手段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医院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院于2014年7月在护理管理中应用分层次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成效,现总结方法与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从事护理工作者的76在职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最小的为19岁、最大不超过47岁,平均年龄为(34.2±4.8)岁;其中学历为中专的有49例、大专25例、本科及以上的有2例;护理人员的工龄在1-20年之间,平均工龄为(11.6±6.3)年;其中有主管护师8例、副主任护师5例、护师23例、护士40例。

1.2方法

于2014年上半年进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护士长分配的工作开展护理活动,结合科室的特色、护士的工作经验与性格特点以及患者的病情特征等落实护理责任,考虑到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加强排班管理。

下半年实施分层次管理模式,具体方法为:

(1)责任分层:首先结合医院的实际综合对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能力、学历与职称等进行分析,从而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本文中分为基础层、初级责任层、高级责任层以及护士长层。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履行不一样的职责,在践行自身责任的同时还要积极对下一级护士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辅助其完成日常工作【1】。具体分层次护理管理方法为:首先是基础护理层:这一层次的护理人员主要是学历水平较低、工龄较短、工作经验较为匮乏且临床综合护理水平较低的新进护士,基础护理层主要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工作负责。第二是初级责任层,这一层次的护理人员要求具备中专以上的学历,工龄在2年以上,能够独立的完成各项临床技术操作,且具有较好的工作责任心与沟通能力,主要对患者的技术治疗与基础护理工作负责。第三是高级责任层:这一层次的护理人员要求具备大专以上的学历,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临床工作经验丰富,能够熟悉医院中不同科室的护理工作,综合技能水平较高,能够独立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且能够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其责任主要是对不同班次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对下级护理层的护理工作进行检查。第四是护士长层:护士长层要求具备大专以上的学历且至少在医院工作10年以上,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服务,临床观察能力与综合操作水平强,妥善地处理与患者及下级护士之间的关系。护士长层主要承担的责任是对临床护理工作开展指导,解决各个层级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控制护理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减少差错的发生,从而确保护理工作质量与安全。

(2)知识与技能培训: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理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特点,利用现有的设施设备对其进行系统化的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常用护理操作,针对各个科室的特点开展个体化的培训教育活动。护士长在这一过程中负责对不同级别小组进行指导,培训方法以集中讲授为主。加强与其他医院之间的联系,可以选派优秀的护理人员进行外出培训,按照不同的护理层次目标在培训结束之后进行考核,了解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是否得到改善。

(3)心理指导:积极了解不同层次护士的心理变化,分层次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心理是影响管理工作质量的关键。只有充分关注其心理变化,通过科学的心理授权方法才能够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尤其是在护理人员工作成绩较好的情况下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促使护理人员产生满足感和自豪感,从而提高护理责任心。协调各个层次及相同层次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改善工作效率。

(4)完善奖惩机制:针对不同护理层次采取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手段,完善的薪酬奖惩机制与晋升机制。按照同工同酬、护理责任大小、岗位的不同构建合理的薪资与奖惩机制,确保与该科室的工作性质一致。护理人员工作满一年之后开始进行各项考核,依据考核结果选择是否晋升【3】。对于临床中表现非常突出的护理人员,除了给予适当的奖励之外还可以鼓励参加更深层次的深造,更新个人的护理理念、提高自身的护理技术水平。

1.3观察指标

对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评分、操作水平等指标进行评价,采用百分制进行评价,得比越高代表护理人员的水平越高;此外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了解护士对于工作状态的态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级别。

1.4统计分析

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录入到SPSS16.0统计学软件中实施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值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分层次管理之前,护理人员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相对较差,平均得分为(71.44±9.48)分,通过应用分层次管理之后显著提高,为(83.57±10.04)分;应用分层式管理之前的实际操作得分为(70.63±11.03)分,应用之后提高为(92.86±8.94)分。对比分层次管理前后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及实际操作水平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施分层次管理之前,76例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非常满意的有25例、满意35例、不满意16例,满意度为78.95%;应用分层次管理之后,表示非常满意的有34例、满意38例、不满意4例,满意度为94.74%。对比前后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管理活动是保证护理质量作为基础的工作之一,与护士的整个工作程序具有密切的关系,对于患者的健康产生重大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形象与经济效益【5】。应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护理管理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与效率的关键所在,只有不断的完善护理管理手段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护理工作的有有效性,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分层次管理所指的是针对管理对象的发展层次进行识别,应用相应层次的管理办法进行操作,减少护理活动中的资源浪费现象,从而达到护理管理效率。本院通过运用分层次管理措施,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且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改善,对比应用前的差异显著,提示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分层次管理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明兰.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70-71.

[2]靳芹.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51-52.

[3]朱晓华.临床护理管理中分层次管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6):150-151.

[4]王达莉.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2,33(36):8051.

[5]徐慧萍.分层次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2,33(27):5981-5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