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技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2

浅谈中技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

贾彦敏

贾彦敏深圳市携创技工学校518173

摘要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审美教育功能,因此,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中技教育,尤其是中技语文教学,要特别注意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感受美、发现美,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和谐发展。本文结合审美感知的特征探讨了如何培养中技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以期引起中技语文教师对审美教育的重视。

关键词中技语文教学审美感知审美感知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审美教育功能,因此,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中技教育,尤其是中技语文教学,要特别注意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感受美、发现美,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和谐发展。法国艺术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发现美,感知美,是需要一定能力的。也就是说,审美感知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生而具备的天赋能力,而是需要在后天的学习中不断去培养。那么,什么是审美感知能力,在中技语文教学中又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呢?

审美感知是审美感受的第一个步骤,即美感的门户。“主体必须首先通过感觉和知觉才能同周围世界发生反映关系,这是整个人类意识活动的共同特点。”审美感知是由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组成的。任何审美活动,首先必须是审美感官接触审美对象,没有这最初的接触及审美感知的产生,也就没有与之俱来的情感、想象和理解,也就没有审美活动。“从心理学角度看,美感的门户是感知;从生理学角度看,美感的门户便是主体的各个感觉分析器”。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最初接触,有赖于各个感觉器官对审美的信息输入。在各种感官中,视觉和听觉所起的作用最为突出,正如托马斯•阿奎那所言:“视听跟认识关系最为密切。”而帕克认为,视觉和声音之所以优越,根本原因就在于通过它们可以表达更为广阔和更为深刻的感情生活和思想生活。因此,中技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器官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反应能力。中技学生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文化知识的不断积累,各种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刺激都十分敏感,加之好奇心比较强,他们对新颖、离奇的事物更敏锐。比如新小说,新戏剧,新歌曲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关注和较大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使学生真实地看到作者在文中所言之物,所写之景,如巍峨的泰山、壮丽的三峡、浩瀚的长江、汹涌的泥石流等,加深学生对作品美的感知效果和体验。如教学《听潮》、《春》、《白杨礼赞》等散文时,教师要尽可能地采取配音、音像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语感去感知作品,体验作品表现出来的审美感受。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上语文课是最美的享受,可以登泰山看日出,可以去海边听海潮,可以上天山看奇景,可以顺长江游三峡……每一课每一篇就像一朵美丽的花儿一样,带着一股幽幽的清香,飞入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可见,这位同学在学习课文时,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对课文有一个敏锐的审美感知。学生在此欣赏过程中,通过审美感知获得了审美的享受,从而深入体会了课文的意境。在获得审美感知的基础上,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审美感知的获得,往往是在瞬间完成的,具有直觉性,但同时它又积淀、渗透着一定的理性内容,有着想象、理解和情感的参与。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还要在对外在形态的观照中培养学生对审美对象的情感表现和内在意蕴的感知体验能力。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对审美情感表现和内在意蕴的感知能力呢?审美感知具有情感性、选择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因此,教师也应该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1.情感性。审美感知饱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只有学生与审美对象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才能深刻地理解审美对象饱含的“美”,才能在精神上受到鼓舞,才能在欣赏中获得美的感受。

2.选择性。审美感知伴随着敏锐的选择力。审美过程由于要求主体专注于对象的感性形式,而对象的感性形式又是千姿百态、生动活泼而富于变化的,因此更要求主体在欣赏时善于捕捉对象在每一瞬间所给予的印象,以及对象在运动中的每一精微变化,要求主体具有特别敏锐的选择能力。在阅读课中,老师必须对阅读材料进行精选,有系统分阶段地向学生介绍、推荐古今中外的精品,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这些最好的作品,让学生细细去领略名著名篇中无穷的魅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对课文的感知中培养出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力,进而发展学生的审美力,提升学生自身的人生质量。3.整体性。审美感知作为对事物感性面貌的整体把握,把知觉内容和倾向蕴涵在人们已有的经验知识、兴趣和态度上,主体将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兴趣、融入当下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如学生在欣赏诗歌时,会把诗歌中的形象同过去在头脑中储存的信息相接通,已有的经验和情感态度会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当下的感知,使感受的内容极大地丰富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生阅读、写作时,注重文章形与神、动与静、虚与实等辩证关系,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让他们在有限的既定映象中,获得更为丰富的感受和独特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就是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让学生不断积累并总结经验,加强审美体验,善于捕捉并发现美,这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心素质的提高与优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当然,审美感知的培养是长期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中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中技语文教学中要不断转变观念,努力实践,使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实到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去。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刘叔成.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25页,第327页.【3】帕克.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