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鹃
(平武县水晶镇初级中学校平武622550)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本文主要从利用教材固有的思想内容让学生体验、感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渗透情感教育,学会关爱他人;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与学生心理同步发展的写作训练;培养好奇乐学的积极兴趣;合理评价,激励学生健康地成长六个方面进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尝试。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年轻一代的全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伴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往往会承受着比以往沉重得多得心理压力。青少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而且青少年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身体、心理等方面的急剧变化,社会、家庭对他们同时提出那么多的要求,因此,对初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满足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下面谈谈个人看法。
一、利用教材固有的思想内容让学生体验、感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初中生不谙世事,憧憬美好的未来,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往往估计不足,一旦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就灰心丧气。因此,保持一颗乐观向上、奋发进取的心是很重要的。在教学《在山的那一边》时,学生们在阅读理解、讨论的基础上,懂得了诗歌中“山”与“海”所蕴含着的意味:“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这时,我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作者的理想实现了吗?遇到挫折后他是怎么做的?他有一个怎样的信念?结合你的学习或生活经验,你认为这首诗对你有何启示?然后让学生再阅读,进行情感体验和感悟。这样,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然得出: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只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和感悟,充分认识到了实现理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增强了遭遇失败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教学安徒生著名的童话《丑小鸭》时,最后,我让同学们再默读一遍“自读提示”,让他们举手回答这篇童话给自己的启示,有不少同学说出“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有的同学说:“身处逆境,不要绝望,不要沉沦,要坚持不懈地奋斗,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又有一位同学引用了红金龙的广告语:“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迸出的思想火花也见证了同学们心理上的成长足迹。
二、渗透情感教育,学会关爱他人
关爱自己的父母,这是基本的道德情感。一个连父母都不能施爱的人,怎么可能要求他去施爱于他人、施爱于社会、施爱于祖国乃至世界?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宣扬亲情的诗词、文章,如《游子吟》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歌颂了伟大的母爱,拨动着天下儿女敬爱慈母的心弦;《背影》中父亲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蹒跚”的背影,成就了一座平凡父爱的丰碑,让学生懂得父爱的深沉……通过学习这些感人肺腑的文章,让学生从中体味亲情,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除了情感的触动,还要求学生有具体的行动,让学生学会在物质享受时想到父母,关心父母,要留意父母的身体健康,在父母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母表达爱意。
三、与学生心理同步发展的写作训练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变化形成了他们特有的心理特点。与学生心理同步发展的写作训练,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1.围绕“我”来做文章,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接纳
接纳自我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学生在介绍自我的习作中,都能勇敢地介绍自己,一方面大胆地写出自己的才能和优点,另一方面客观地剖析自己的不足,寻找以后努力的方向。
2.作文命题体现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参与意识
初中生自我意识增强,有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摸准学生心理,结合学生实际,选出热门话题,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命题中,教师还要把学生对自身成长的关心引入到对国家、社会的关心上来。
四、培养好奇乐学的积极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有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学生有了好奇心才会积极的观察思考、展开创新思维的内动力,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向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和思维变化的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努力创新,让学生展开想象的训练。
所以,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于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参与中、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是可行的。
五、合理评价,激励学生健康地成长
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深层次的体验,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对学生适时、恰当、正确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喜悦感,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欲望。在评价中要始终坚持以下几点:1.保护学生的自尊。2.营造和谐、宽松、平等的环境,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3.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诊断问题和不足,尊重学生的现有状态;通过评价找出学生不足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安全"。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值得语文教师去探索创新。但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去作出判断和决择,而是协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接纳自我,尽量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2王希水瑞博主编《心理学教育概论》光明出版
3.叶水涛何国明主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