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课改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高中生物新课改初探

王万秋

王万秋

摘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崭新的观点和实施意见。高中生物在课程改革中变化较大,作为教学活动重要角色的高中生物教师,要尽快更新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转换角色、改变评价方式,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与时俱进。

关键词:课标;课改;新课程理念;转变

通过对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和有关专业书籍的学习,听取名师的新课改经验传授,以及和同事们的交流,使笔者对新课改有一些感悟,认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新形式下的教师首先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把握。与过去相比,生物新课程在理念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具有明显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也就是要把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对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转向全面的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强调学生在生物学知识,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思维品质、态度、情感、价值观以及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认识等领域的全面发展。

其次,面向全体学生。即高中生物课程要面向所有的在校学生,赋予他们同等的学习生物科学的机会。教学要有利于所有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同时也要满足不同学生的求知需求,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三,提倡探究性学习。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科学探究的历史。科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这是自然科学的本质和特征之一。这一特点也应该体现在学科课程中的教与学之中。探究性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在生物课程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应该逐步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成为今后生物课程改革中新的亮点。

第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生物学就在每个学生的身边,如热点新闻、医疗健康、个人生活、当地资源、环境保护等,都含有与人类切身利益相关的生物学问题,我们在教学中适当加入这些内容,开阔学生的思路和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认识到许多社会问题的多面性。“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会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新课程四大理念的实现是一个整体,需要教师和学生合作来共同完成,在深刻领悟理念的基础上,我们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很大的转变,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那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应做从以下几方面作尝试:

一、加强学习,更新知识

为适应新大纲的教学要求,我们必须要比较新旧大纲的知识差异。新大纲增加了不少新的知识内容,它是以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综合考虑生物科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根据生命科学的本质,重新组合内容,构建全新的体系。

这些内容大多反映现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这就要求教师能尽快更新“相对老化的知识结构”,扩展自己的知识,比如增加了以前没有学过的蛋白质工程、细胞凋亡等;新课程注重了学科间的整合,即强调各个学科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一致性,避免过早地或过分地强调各个领域的区别和界限,从而防止各个领域之间出现脱节和隔离状态,比如用动作电位解释神经传导、用核酸化学阐明遗传信息的编制、传递和表达、用数学知识解决“基因频率”的问题等;新课程还强调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当今这个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作为教师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才能应变自如,比如会利用网络资源,结合新课程将网络资源进行合理取舍,学会利用Powerpoint、Authorware、甚至Flash、Fronpage等来美化、优化自己的课件。教师若不加强学习,就难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二、转变教育的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应试教育把教育窄化为文化知识的学习,把文化知识的学习窄化为教材内容的学习,把教材内容的学习窄化为知识要点的学习,目的是学生记住、理解教材,灵活应对各级考试。随之而来的教学方式就是“搬运工式”、“捆绑式”。而新课程的模式,提倡“情感引动,问题驱动,师生互动,小组共动,全面带动”。在内容选择上注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既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又培养人文精神和学习兴趣;既要重视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获得,也要重视科学精神和态度的形成。生物科学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学科之一,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到环境、能源、粮食等重大问题无不与生物学息息相关,观察和实验又是生物科学的基础,在中学生物学习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可行的,更是必要的。

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互动为方式,作为“导演”,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利用情境、协作、讨论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最终才能达到对学生有效地实施教学的目的;要使学生不拘泥于课本,要让学生走出课堂,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指导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主题,激发学生不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学以致用;教会学生学习,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是课改的核心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促进作用。比如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自己去查阅资料,通过讨论,辩论,去论证自己的观点,达到预期的目标,同时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真正从素质教育要求出发,改进教学方法,使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从面向少数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化,从重智育向知、情、意、行协调发展转化,从重知识、理论向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和技能、能力并重方向转化。

三、落实情感目标,调动非智力因素

注意情感目标的落实,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科学的思想感情和探索生命科学规律的兴趣。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将直接影响学生生命科学创造力的水平,而勤奋踏实,刻苦钻研、锐意进取是创造型学生必须具备的“进攻型道德”。在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生物学的思想感情,注意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经常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经常有意识地突出学生创造素质的培养,使广大学生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和鉴别事物的能力,可使他们终身受益。而这样做的结果同时也可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

传统的教学最讲究“师道尊严”,课堂上一切活动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行动,这对知识的传授是高效的,但高效的背后牺牲的是学生的思考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改强调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与“学”交往互动。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调控。理性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五、欣赏学生,做好评价的激励化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人关注、被人欣赏,孩子们更是这样。一旦得到别人的肯定、赞赏,他们会更加奋发向上,更渴望成功。因此,教师要学会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应注意恰当使用鼓励性语言和措施,进行适当的褒奖,表扬和奖励的质量较之频率更为重要.对激励的成功运用取决于时间和方式的恰当与否。教师应该坚持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强调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服务,从而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学生发展的手段。

学习、生活评价具有激励性,有助于学生欣赏自己的成功,发展积极进取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动机、生活热情并形成成就感是实现有效学习、积极生活的催化剂。

面对新课改,我们要走的路还很漫长,要真正做到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兼顾到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面对的困难和压力依然很大,如何处理好高考的指挥棒和学生综合发展的关系,是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曹莉莉.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J].教育科学研究,2003(7).

[2]刘恩山.《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和主要特点[J].生物学通报,2003(6).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第三中学

邮政编码:40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