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个舞台送自己一份惊喜
李翠菊律发兴
(泰安市十中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注重人文渗透的课堂教学关注的是人的教育。而这种关注,不仅仅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更在于学生通过学习,是否能够理解生命的价值,是否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经验和能力,以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人文课堂;惊喜;人文教育
面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享受着学生们给我的惊喜,此时此刻,我真正体会到了人文课堂的生命力。
惊喜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复习课,应该教给学生方法。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在一节仿写课上,我让学生选择某一事物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就小了。”
仿写前,我什么都没指导,只要求学生仿写后,讲清楚自己的思路。
接着是学生的自由发言。
“由花我想到花的生长条件:阳光、水、土壤。我是这样仿写的:温暖的阳光!你照耀万物时,贡献就大了。淅沥的小雨!你滋润万物时,恩泽就广了。”
“由花我想到草、树这些植物,我化用诗句。野火烧过的草!你沐浴春风时,生命就复苏了。”写树,我这样化用:“悬崖边的树!你扎根石缝中,生命力就强了。”
“同学们可以从这两位同学的发言中得到哪些启发?”我相机点拨。
“从例句中找到相关的内容来仿写。”
“化用诗句。”
“对,从例句中找到相关的内容仿写,这叫接近联想,联想点不同,就可以想到不同的内容。你们还能想到别的联想点吗?”我趁热打铁。
“由植物,我想到动物。”
“空中飞的,有小鸟、大雁等。”
“水中游的,有鱼、虾等。”
“地上跑的,有鸡、鸭等。”
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了,我趁机说:“刚才有位同学仿写时找到一条捷径——化用诗句,你们也不仿试试。”
“由动物我想到青蛙,小学时学过《坐井观天》这一寓言,我这样化用:‘井底的青蛙!你跃到地面时,视野就宽了。’”
“我也想到一则寓言——《狐假虎威》,我这样化用:‘林中的狐狸!你借助老虎的威力时,灾难就来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倘若学生先“躬行”悟“法”,学生后练习用“法”。效果要比老师先课上授法好得多。
惊喜二:闪耀着人文精神的课堂充满了活力
——《背影》教学片断
常听到有些家长感叹;现在的孩子多半不理解父母对他们的爱,在心理上不接受父母爱的表达方式。认为父母对他们做什么都是应该的。由此推彼,无论别人对他们做什么也都不心存感激。针对这种状况,我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进人文教育,让学生懂得并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
我所教的学生是寄宿制,学生初步体验了在外读书的滋味,有了最起码的这类生活的体验。我先让学生谈一谈远离父母在校读书的感受。然后,在学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我决定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这方面的教育。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现父爱的地方,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很活跃,各抒己见,出现了争论的局面。最后经过共同讨论,总结为四点,它们是: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动作描写的句子;父亲的五次语言描写;父亲临行前决定是否亲自送“我”的心理斗争;父亲自己一身粗布衣服与儿子的紫毛大衣的对比。经过这个环节,学生较深入的理解了文本,理解了在父亲心中,儿子永远是第一位,是任何事都替代不了的。我接着追问:儿子对于父亲为自己所作的这一切是否理解了呢?他是怎样理解的呢?学生答道:开始不了解,认为父亲说话不漂亮,在心里暗笑他的迂,最后因看到父亲为自己买橘的背影而深受感动,感情不能控制,流下眼泪。我继续追问:你生活中是否有过这样类似的体验?学生们争相说出自己的生活体验,不少学生说是因为学了《背影》这篇文章之后,才开始认识到那是爸爸对自己的爱,那是父母爱的表达方式,而平日里多半厌烦的认为是父母的唠叨,反感之极。而现在后悔不已,有的学生竟然说着说着就哭了。
这节语文课我让学生走进作者感受人文情怀,把感恩教育渗透到语文课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感恩、知恩、报恩。这也是教师对学生潜在的人文意识的召唤。由此,人文熏陶和感染也变得深入彻底而刻骨铭心。
有人说,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就是学生生命中的四十五分钟。作为教师,每一堂课,都应该考虑是否能给学生的心灵留下点什么,让他们生命里的这四十五分钟过得更充实、更精彩。
实践证明,闪耀着人文精神的课堂充满了活力。
收稿日期:200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