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地区项城市新华学校466200
作文是什么?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我该说的话都写进了我的作品里,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叶圣陶先生说:“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是口头说话,而是笔头说话。”的确,写作是学生对生活状态的表达,是对自身心灵的抒发,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对生命记忆的定格,是自我超越的一次次生命历程。
“二次作文”是什么?顾名思义,它是相对于一篇作文写过、教师批改过就结束了的“一次性作文”而言的。它是在一次作文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精心的点评和激励,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重新加工和修改,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此过程中得到明显的提高,写作成绩提升一个或几个档次。作文教学程序变成:命题——写作前辅导积累——写作——批改——讲评——“二次作文”。因为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作者不断思考完善,甚至自我否定的,就像一件工艺品,需要在一次又一次的打磨中铸就经典。
在经历了学校课题实践之后我再次明确了一个道理:“二次作文”不是数量的机械累加,而是写作激情的再燃烧。贺仲明教授在《中国心像——20世纪末作家文化心态考察》中说:“其实,写作本身,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最有效的消遣。我常常在感到寂寞、痛苦、空虚的时刻进行写作。……新写出来的文字,对我是一种安慰、同情和补充。”可见,写作需要情感的积蓄爆发,没有情感就失去了写作的动力。
巴金老人说:“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具体来说,“二次作文”是以学生的自省修改为主要手段,通过对生活材料的选择加工、教师有效地针对训练、主题宽泛的征文等策略,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改善写作品质,提升写作能力的写作实践。
它不是对学生写作信心和生活理想的无情打击,而应是教师对学生写作内容的斟酌,是对学生写作热情的煽动,从而使学生寻找到写作的情感源泉,产生写作的动力。我也一直对自己的学生说:“当你感到快乐、痛苦、委屈、忧伤时,能拿起笔来记录下你的心情,你也就走进了写作的世界。”学生写作,从本质上说就是情感的写作。
在我校课题实施阶段,也有学生对此举表示质疑,认为在做无用功。但我认为“二次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不能仅仅着眼于一篇作文的提高,应该致力于学生写作品质的改善,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走进写作的乐园,享受到写作带来的乐趣。
写作品质的改善应关注学生素材的原生态,写作素材符合学生的视觉眼光,反映学生本真的心态,是发自学生内心的呼唤;应关注学生行文的流畅简洁,词语使用的恰当贴切,情感抒发的真实;更应关注学生写作兴趣的迸发,写作习惯的养成,写作个性的锻造。通过“二次作文”,学生习得写作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己的审美欣赏能力,最终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正如沈从文先生说的:“写作是要有信心,有热诚,不计功利,不问成败,正义感特别强,对人生充满悲悯博大同情,而又能坚持到死去干的一分庄严工作。”我不奢望学生以后以写作为生,但我憧憬学生能把写作作为一种记录生活和情感的终身爱好。所以“二次作文”,不仅仅回归到技法的指导上,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学生文心的养护。我们的孩子应该有与生活相通的心灵,敏感于世间万物的美好;应该有天马行空的大脑,畅游在奇思妙想的幻境;应该有书生诗人的气质,喜怒于花鸟虫鱼的意境……只有抱有这样一种感性的情感,才能触发学生对写作的喜爱。
传统的作文教学在讲评之后结束本次作文。这种结束,对学生来说,很多地方不尽如人意。讲评之后,学生明确了如何改,却没有按讲评意图去改;很多中学生往往只看分数,批语一扫而过,甚至不看。正如一个人走错了路,回头有人告诉他如何去走,却没有去走,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对教师的讲评意图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对于如何去改,则不能落到实处,不能达到理性认识。所以,这种教学程序总有遗憾。为克服此程序下作文教学的弊端,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可以在传统作文教学之后增加“二此作文”环节,使作文教学程序变为:命题——写作前辅导积累——写作——批改——讲评——“二次作文”。唐朝诗人贾岛有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王安石为一“绿”字而反复推敲;曹雪芹勤于修改《红楼梦》十载,增删五次……叶圣陶先生认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将“改”的优先权还给学生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一次次的修改写作中,提高的是文章的质量,提升的是写作的水平。
所以我认为“二次作文”的核心之一就是自我修改,让学生在原动力的驱使下,不断地、持续地修改。在这样的修改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感悟到了好文章的标准,培养了审美的能力和情趣,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些都能伴随他们一生的成长。通过这样的写作,学生得到了自我价值的满足,激发了写作的信心。
“二次作文”的目标不在于学生能否成为作家,而是补给人的精神成长必要的营养,是人对自身言语生命的发现与认同,是为人生寻求归属感和家园感。成长是一个个美妙的故事,是一首首精美的诗歌,是一篇篇精巧的童话……当某天,我们偶尔翻开儿时的作文本,读到那有温度的文字,那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幸福。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立足未来去看待学生写作,努力培育好学生的写作天赋,使写作成为他们生命表达的需求,使他们的写作生命更精彩。实现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超越!